“向錢看”當然會重申報輕保護

時間:2010-06-04 08:41   來源:東方網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要通過嚴格評審、加大監督檢查等措施改變各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重申報、輕保護這一違背傳承規律的傾向。(6月2日新華網)

  中國從五年前引入“非遺”概念,短短幾年,已成為擁有世界級非遺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特別地,我國還擁有1000多項國家級非遺,數以萬計的省級非遺,數以10萬計的區縣級非遺……非遺數量“大躍進式”的增長速度,堪稱世界之最。

  毋庸置疑,非遺是個不折不扣的好東西。一來提升當地的形象,二來可以創造綠色GDP。因而各地對非遺向來是趨之若鶩,一有機會,絕不放過。現有的遺産競相申報非遺不用説,甚至還會極力創造“非遺”。近年來,各地紛紛爭名人故里,可以説就是一個側影。

  應該説,各地認識到非遺是個好玩意,是值得褒揚的。但重申報輕保護的現象,更值得反思。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學保護意識,重申報、重開發,輕保護、輕管理,保護措施不落實,甚至出現超負荷利用和破壞性開發,背離了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顯然,一些地方邊申報邊毀壞,其根本原因依然是經濟利益作怪。這表現為兩種:一種是非遺申報後只想掙錢不願投入,導致很多非遺在保護不力的情況下,逐漸尚是非遺本身的價值;另一種則表現得更為可怕,一旦非遺擋出了一個新的項目,而政府又發現利益多多,非遺便為後者讓路。這些年,死人為活人讓路,填湖、圈景區搞房地産等現象可謂是層出不窮。

  説到底,當政府一切向錢看時,非遺變成了一種掙錢的籌碼,什麼樣子能掙錢,非遺就該成什麼樣子,甚至被搞得面目全非;而非遺一旦毀壞,還原起來,代價更大。顯然,地方政府如此重申報輕保護的利益觀是極其狹隘短淺的。

  還過幾日(6月13日)就是我國的第五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日(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如何讓地方既重申報又重保護,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首先,在申報方面要按照有關規定嚴格評審,嚴格地進一步控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數量,進一步完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的建設。其次,設立非遺的退出機制,加大監督和檢查的力度,要組織專家組對各地申報的國家級名錄項目進行檢查和監督,對沒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加以保護的,保護不力的要限期予以改正,對於不能很好落實保護措施的,要在名錄中除名。最後,完善追責機制,對保護非遺不利,造成惡劣影響的負責任進行責任追究。(鄧子慶)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