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信念責任永遠在路上

時間:2011-11-09 10:45   來源:長江日報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記者節。

  也就在同一天,有媒體報道,福建龍岩市電視臺記者鄧村堯去單位加班時被不明人員砍斷腿骨致殘,據鄧本人推測,此事或與其調查舉報當地龍門衛生院院長貪污等問題有關。

  事件仍未明晰,但在社會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到記者權利環境之嚴峻,尊嚴保證之艱難。一次次的監督報道,戳穿欺瞞、哄騙、虛偽、粉飾,直指真相;一次次的真相呈現,也可能是新聞從業人員一次次直面野蠻、暴力甚至灰暗。每一個引得社會肯定與讚許的報道背後,每一起推動解決社會問題的新聞背後,包括著記者對人身風險、職業風險的承擔,飽含穿過障礙、歷經考驗之後真相躍然紙上的艱辛。

  今天,我們還要伸張記者的權利,維護記者的尊嚴;今天,我們更要為一個社會職業、一項人類事業的未來而發聲呼喊。

  時間之流汩汩,帶給我們光榮與夢想,催動我們勉勵前行。

  新聞事業是一項公共事業,它用即時在場與重回現場填補公眾見證的缺席,它是資訊集結與傳遞的中心,也只有在新聞報道權的行使中,作為憲法權利之一的公眾知情權才是鮮活生動的。導正謬誤與曲解、追求正義與公平、用事實與真相説話,這是新聞報道必須秉持的永恒法則,也是公眾信任與社會進步的一塊基石。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資訊快速更新的時代。新聞媒體形態更加多元,網路的迅猛發展更使新聞載體從單一走向豐富,新聞發佈從滯後走向快速,新聞人的外延在擴展,新聞報道的內容在擴散。新聞人從使命的承擔與掘進中收穫榮光,一個個因為新聞呈現而被解決的社會問題,一個個因媒體監督而被糾正的亂象,就是明證。

  我們所處的時代,也是一個深層變革與轉型的時代。啟蒙、革新,權利維護、矛盾化解,新聞人有著更為重大的責任擔當。這首先要求我們尤需堅守良知和職業精神。新聞行業並不封閉,許多社會弊端也會投射其中,每一個新聞人都應該時時提問自己,警醒自己,換句話説,中國新聞從業人員隊伍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現在常講窗口,一座機場,一個車站,政府辦事大廳,都可能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窗口。新聞行業、新聞事業也是一個窗口,它超越了物質界限,鋪展出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方方面面。新聞人、新聞媒體、新聞事業與國家、社會、人民一起,邁出文明、進步、發展的每一道足跡。

  新聞寫在當下,但不靜止于當下,新聞承載的真實的力量、書寫的時代前行方向不斷匯入歷史,甚至超越地理邊界,成為人類的共同記憶。

  新聞從業者與其他大眾一樣,都是時代的同路人。每一個記者都不是踽踽而行,每一次獨自探訪身後其實是公眾的戮力同心,正是這股強大的推力,使得新聞理想一直延續,從未間斷。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生活在變,但我們的信念未變,夢想未變,責任未變,它們永遠在路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