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那些平凡的善良和感動

時間:2011-11-02 14:07   來源:新華網

救起兩歲女童“小悅悅”的拾荒阿姨陳賢妹引起全國媒體的關注。(資料圖)

  受傷的孩子無助地躺在馬路中間,一位身材矮小、瘦弱的阿婆伸出了援助之手。就是那麼簡單的一抱、一拖,擊中了人們心內最柔軟的地方。

  “我什麼都沒想,只想著救人”,“我救人是很隨意的舉動,就是覺得小女孩好可憐,我沒想過會出名,更沒想更多其他的事”,“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總要有人去幫助”……面對媒體對救人“動機”的一次次追問,瘦弱的陳賢妹反反覆復地陳述著自己當時平常的心態。

  什麼都沒想,這就是陳阿婆救人時的“心裏活動”。她沒有想到會被攝像頭拍下,沒有想到會因此出名,更沒有想借此獲利。救人于陳阿婆來説,完全是一種本能反應,是一種長期累積的善良的自然流露,因為她“平時見到老人摔倒也會扶”。事後,面對有關部門、人士給予的慰問金、獎勵等,陳阿婆總是反覆推脫:“我不要,我救人不是為這個的”,“這不是我自己掙的錢,我拿了心裏不踏實”。

  多麼善良的阿婆,多麼樸實的心靈。相比之下,那些質疑阿婆“想出名、炒作”、艷羨阿婆“好彩”的人們,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想太多”。要知道,在救人這樣刻不容緩的事情面前,是沒有時間猶豫的。

  陳阿婆的善舉讓人們心生感動,人間自有真情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這樣平凡的善良與感動。徒手接住墜樓女童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為救落水孩童獻出寶貴生命的“最美爺爺”佔祖億、“最美奶奶”柴小女;嘴對嘴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90後“最美女孩”余書華;火災中奮不顧身救出兩位老人的“最美姑娘”葉霄雯;還有“最美大媽”薛明秀、“板凳媽媽”許月華、“最美妻子”周紅霞、“濃煙哥”談夏林……他們是社會中平凡卻善良的大多數,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善良是一種本能,無私可以成為習慣,而向善向美之心是人性之中最亮麗的奇葩。

  不要為善行設置語境,不要為冷漠尋找藉口。社會由“我”組成,風氣由“我”構建,還是那句老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讓我們記住那些平凡的善良與感動,向他們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同時反躬自身,心存愛心,自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安傳香)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