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福彩承諾”激活“透明彩票”

時間:2011-10-31 13:40   來源:新民晚報

  日前,民政部發佈消息稱,今後福利彩票公益金將由第三方發佈使用評估報告,並建立跟蹤問責機制。今後每年,民政部要拿出5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於養老。

  購一張彩票,獻一份愛心,得一份希望。社會公眾適度適量的彩票愛好與投入,確實是一種眾人拾柴、積少成多的利國利民之舉。以福利彩票為例,自1987年7月27日試點發行以來,銷量超過6000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2000多億元,受益人群超過2億人。

  福利彩票運作“從公眾來、到公眾去”的社會公益屬性,無疑是它作為一種“特殊博彩”活動,能夠理直氣壯存在發展的堅實支撐。不過,時移世易,不管熱心彩民,還是公眾輿論,已經越來越不僅僅滿足於“彩票可行”,而把更多的關注目光,投向了“彩票可信”和“彩票透明”,“暗點”頗多的彩票運作管理方式,已成為彩票發展的巨大障礙。

  這次,民政部關於福利公益金用於養老比例、第三方發佈使用評估報告及建立跟蹤問責機制的“福彩承諾”,自然可以看作是對打造“透明彩票”形象的積極嘗試,期待相關部門能“激活”彩票業的“透明”管理。譬如説,彩票開獎過程的錄播和直播之爭,早已成為各地彩民屢屢熱議的話題。何以會“熱”,因為有“疑”。如何將熱點變冷點,尚須努力。再如,通過彩票銷售集納而來的龐大資金,除了切出必要比例的中獎分配資金,還有一塊管理運作資金,同樣不時引發輿論聚焦。這跟某些紅會組織遭遇的“信任危機”,頗有相近相似之處。説到底,根源其實也在“不透明”。

  若問“透明彩票”該是怎麼個透明樣,依我之見,不妨仍然以“福彩承諾”為例:不單單要説50%以上福利公益金用於養老事業,還得説明為什麼按這個比例而不是更高;發佈使用評估報告的第三方,又是以什麼標準獲得聘請的;還有,長效的跟蹤問責機制,其監督質詢的許可權,只是內部小範圍,還是人人有權問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