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完道德演説後,我們該怎麼辦?

時間:2011-10-17 13:02   來源:揚子晚報

  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被一輛麵包車碾軋,幾分鐘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不聞不問。最新消息,小悅悅已經腦死亡。

  現場的監控錄影,向我們完整地再現了小悅悅被碾軋以及路人視若無睹的情景,場面之悲情,令人窒息。我甚至都認為,假裝平靜地敘述這件事情都是可恥的。

  每當出現這種事情,世界就被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像小悅悅這樣的受難者,一種就是劫後余生者,我們所有人非此即彼。在小悅悅面前,我們都是那逃過一劫的人。可是我們並不會因此而感激命運垂憐,因為每一個人都非常清楚,這場“死神來了”的遊戲還遠遠沒有結束,它將貫穿我們的有生之年,像一個夢魘一樣揮之不去。

  心痛,但是無能為力;咒罵,然後旋即忘卻;指責別人,卻放過自己——這是我們大多數人對這種事情的心態,我們表現出的痛苦相當可疑,我們的咒罵缺乏內在的力量,我們的正義感從一開始就搖晃不已。道德,這種詞語,輕飄地像一片羽毛,它有“所指”,卻沒有“能指”,它先是被抽空了內涵,然後便是被過度利用,終於變得像幹屍一樣形銷骨立。

  在不得不一次次的談論道德時,也許我們應避免在道德前面加上“國人”、“社會”這樣的前綴,因為這種表達恐怕是大而無當和粗暴的。但此起彼伏的非道德醜聞,也的確讓我們看到了在我們的語境中,不僅“道德”本身危如累卵,而且那種可以稱之為“道德感”的東西也在隨風而逝。我們很多人對“道德”失去了想像力,我們開始頭也不回地走向人性的反面,以道德為恥,以道德為禍。當我們終於練就了心麻如木、眼如枯井的本事,我們終於獲得了內心的平靜。

  雖死猶生,雖生猶死。我們每天活著,活得像一個陌生人。無可否認,一定是什麼東西出了致命的錯誤,才導致了目前這種局面,這或許已經與“道德”無關了。現在的問題是,當我們迫不及待地發表道德演説之後,我們是否真正願意追隨這種信念,為“社會道德”的改變和提升,盡出綿薄卻尊貴的力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