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鬆綁”:房地産博弈進入深水區

時間:2011-10-14 10:52   來源:新華網

  廣東省佛山市住建局近日上演了一齣真實的“朝令夕改”——10月11日中午發佈通知,宣佈從12日起有條件放鬆限購政策,然而僅過了12小時的當夜,就又下令暫緩執行,被網友戲謔為“史上最短命政令”。

  地方政府試圖突破中央房地産緊縮政策,儘管夭折,但足以説明:一方面房地産調控已經傷筋動骨,到了快要見效的關鍵時刻,另一方面地方財政與房地産之間關聯深厚,更説明房地産博弈進入深水區,而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尚未找到突破口。

  佛山市是廣東省繼深圳、廣州之後第三個出臺限購令的城市,現在率先允許限購家庭“增購”一套,可能出於以下幾個考慮:

  一是其他城市以限價替代限購,讓限購在前的佛山心中不平,因此試圖以加“政策補丁”的方式緩解過激的政策。傳説中的東莞、珠海等地的限購令只聞樓梯響,而9月廣東第四個限購城市韶關,也僅限于限價層面,二三線城市限購至今僅有浙江的臺州和衢州響應。

  二是本地房地産交易量大幅下滑,幅度大於全國平均水準,讓佛山市政府財政緊張。今年1至9月,佛山新房成交面積和金額分別為467萬平方米和426億元,同比下降14.3%和2.9%,而1至8月全國成交面積和金額則分別增長13.5%和25.9%。尤其是國慶期間,泛澳地産研究機構提供的分析顯示,10月1日至7日佛山全市新房共網簽458套,成交面積僅4.56萬平方米,同比下跌約83%。

  三是地方財政收入難以為繼,使佛山市政府對未來收入來源心生恐懼。在回答記者有關鬆綁政策是否與國慶期間房地産交易慘澹相關的問題時,佛山住建局官員就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佛山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確實非常高,去年全市土地出讓收入為380億元,財政收入僅有306億元,二者比例達到124%。而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土地出讓收入為183億元,僅為去年全年的48%。

  翻閱佛山今年上半年財政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報告,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土地增值稅增幅分別為47.07%、32.01%、70.32%和114.14%,共增收23.48億元,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收額的六成,拉動增幅18個百分點。顯然,地産業和製造業仍是拉動稅收增長的主要動力。

  “金九銀十”不再,地方財收下滑,與其他城市的政策相較過嚴,是佛山試水鬆綁限購的動因。其實又何止佛山,其他不少城市同樣蠢蠢欲動。媒體披露,海南三亞允許外地人新購一套住宅,無需提供納稅證明,當地政府則對此澄而不清。這表明,限購與鬆綁,是普遍的困局。可以設想,以佛山為“榜樣”,今後其他地方政府可能不願意出臺更嚴厲的舉措,同時以實體經濟下滑和財政入不敷出為由,向中央要政策。

  四季度房地産開發商已回天無力,而地方政府將面臨年末財政難關,類似佛山松綁限購的公開挑戰可能很少,但潛在的鬆動恐怕難以避免。中國的房地産行業尾大不掉,于佛山事件可見一斑。現在,已到了考驗政策堅定性,以及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關鍵時刻了。(葉檀)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