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被上樓” 怕丟掉未來

時間:2011-09-14 10:50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60週年座談會,與一直致力於民俗文化研究的國務院參事馮驥才共同對話古村落保護問題。溫總理在講話中指出,強拆把農民趕上樓,丟掉的不僅是古村落,連現代農村的風光都沒有了。

  目前,一場讓農民上樓的行動,正在全國許多地方進行:某地宣佈取消域內所有行政村建制,生生造出208個“萬人村”;曾被評為省生態文明村的一個村落,如今已被拆成一片廢墟,剛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被剷平;有的村被整體拆遷……在廣大農村地區,還有許多大拆大建正在進行。

  我們常常講,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歡迎不歡迎、高興不高興作為我們決策的依據。那麼,農民對“進新區”、“上樓房”的真實心態是什麼樣的呢?近日,一位地方領導到農村“住村入戶點調研”後得出這樣的看法:“農村不能老是搞大拆大建,拆農民的老房子,農民都不願搬出去,連老支書都不願意走。”

  一些地方沒有把握加快城鎮化、建設新農村的科學內涵,盲目規劃,競相攀比,大拆大建,在“拆村並居”“集約土地”等口號下,“風掃老村如卷葉”。在相當多的農村,農民先失土地,再失家園。舊的房子被拆,新樓房建起來,表面上看是實現了城鎮化,但沒有現代經濟的支撐,農民從事的還是傳統農業生産,“雞鴨上樓,小區養豬”,哪有一點現代化的影子?不可否認,一些地方決策者的強力推動出發點是好的,但開展疾風暴雨式的城鎮化建設,首先還是要考慮農民的適應和接受程度。

  集中搞農民上樓,不僅僅是一個農民能不能接受的問題,而且有一個如何向中國“民俗文化”負責的問題。國務院參事馮驥才直面溫總理説:“最近,我們對山東古村落做了一個調查,結果讓人吃驚,現今一座完整的原真的古村落也沒有了,能想像齊魯大地上找不到古村落嗎?”倘若這樣的現象不僅發生在山東,而且發生在全中國,真難以想像那是怎樣的一個結果。所以,才有了更多的專家學者呼籲“千姿百態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經到了緊急關頭”。

  回顧歷史,如果以前這樣的“大拆大建”進行得乾淨徹底,我們是否還有今天的和順、宏村、周莊、同裏、平遙?是否還有那麼多的文化遺産可以申報?十年樹木,百年建村。走在古村落的青石板上,就像翻閱一部部深遠厚重的書。在品讀古村各自不同的韻味時,我們既要敬畏先賢,也要想想自己,今天我們所有的大規劃、大手筆、大運作,是不是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能不能像我們的先人一樣,給我們的後人也留下一點“非遺”,而不是“非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