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人質”,提前“起跑”

時間:2011-09-14 10:51   來源:錢江晚報

  這是一個“人質”普遍化的時代。“房奴”是開發商的人質,“孩奴”倒不是孩子的人質,而是撫養孩子所需各種資源(如教育資源)的掌握者的人質。即使你不買房,你不可能不生孩子,也就是説,你難逃人質的命運。讀了《京華時報》昨天一則有關幼兒園的新聞,我們發現,人質隊伍又擴大了,或者説,人質低齡化,幼兒園的孩子也成了幼教市場的“人質”。

  《京華時報》記者調查了北京20家幼兒園,其中大部分(大約十五六家,約佔八成)都違規開辦了“興趣班”或“特長班”,教學內容有:舞蹈(街舞、芭蕾)、鋼琴、朗讀與表演、手工繪畫、陶藝、跆拳道、圍棋、科學、英語、數學思維。這些課程大部分都不適合幼兒園孩子,有的技巧要求太高,有的體力要求太高;而像“數學思維”,連小學都不學的課程,竟拿到幼兒園來了。幼兒園是教育機構,即使想賺錢,也不能這麼賺,古語説,盜亦有道,而今“教”卻無道。

  明知違規,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幼兒園辦“興趣班”,原因就是教育資源短缺,家長説的“被興趣”一詞,道盡“人質”的被動與無奈,如:有家長表示,幼兒園在教學時間內設興趣班,沒報班的孩子只能靠邊坐,自己看書、玩玩具,或由老師帶著玩。怕孩子被“放羊”、遭“落單”,家長也不得不報班。張女士交完一個月1200元的學費,聽説班裏孩子半數都報了興趣班,“怕不報班孩子什麼也學不到”,就又交了兩千多元。又如:家長不報班,但是“孩子哪能閒得住,一拿起來玩,就不得不交錢”……各種困境,追根究底,原因只有一個,幼兒園太少,家長沒有選擇的餘地。

  能不能多辦一些公營的幼兒園呢?為什麼在我國GDP總量在接近、達到和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這個過程中,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卻沒有同步增長呢?《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最近撰文也説到這個問題。他援引財政部長謝旭人提供的數據:2007年中國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福利三項開支總共6000億元,相當於財政總開支的15%,為全年GDP的2.4%,分到13億人身上,每人平均開支461元。而在美國,同樣三項開支為15000億美元,相當於政府總開支的61%,為GDP的11.5%,分到3億美國人身上每人平均5000美元。2007年美國財政稅收佔GDP的18%,中國5.1萬億佔到20%,説明中國政府相對收入高於美國,但美國把61%的財政收入用在普通老百姓身上,而中國只把15%用在老百姓身上。

  當然,謝旭人的比較,是就比例而言,就相對數字而言,從絕對數來説,可以説美國錢多而人口少,中國錢少而人口多。但是,從這個事實可以引出兩個相反的邏輯,一是越是錢少,越是要向民生傾斜,二是既然本來少了,繼續少下去一點也無妨。那麼我們採用了哪一個邏輯呢?

  既然資源緊俏,那就早早地準備競爭吧,“不少家長雖然覺得待孩子上小學後培養特長更合適,但懷著‘不落後’的心理,大都報了班”——幼兒園的孩子提前站到了“起跑線”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