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10元”的小恩小惠換不來感恩戴德

時間:2011-09-07 14:16   來源:齊魯晚報

  國內航空煤油價格下調5天后,國內各大航空公司終於在6日下調了燃油附加費。800公里以上航線燃油附加費下調了10元,由原來的150元調整為140元;800公里以下航線,燃油附加費不作調整。值得一提的是,8月1日航油價格上調之後,燃油附加費立即在次日淩晨“同步上調”;而本次價格下調,則滯後了5天之久。國內某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政策制定有一個過程,不可能完全同步。

  燃油附加費在今年上調4次後,終於下調了10元錢。對於空中的旅行者而言,這總算是些許的慰藉,但在CPI指數暴漲的情況下,這10元錢只是半斤豬肉的價格而已。財大氣粗的航空公司拿蠅頭小利作為“讓利”,贈予尊貴的乘客,未免顯得有點寒磣。甚至,這點打折還是注了水的,6日前已經出票的乘客,不負責退還差額,連這點小小的回饋都得不到。

  這10元錢對於整體收入相對較高的航空乘客而言,實在不值一哂。但值得探究的,是這10元錢背後,發改委與航空公司的態度。漲價時亦步亦趨,降價時再三磨蹭;漲價時一視同仁,降價時挑三揀四,再次展示了資本的傲慢和霸氣。雖然消費者一直髮出著要求限制油價的響亮呼聲,但是油價漲跌的“最終解釋權”,還牢牢地把持在享有絕對壟斷權的經營者手中。

  工信部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5.2%,超過了美國的53.5%。來源於國外的石油,已經成了中國石油的主要構成部分,這決定了中國油價與國際油價緊密接軌已經是大勢所趨。然而不管國際油價如何波動,國內的油價在總體上卻是一路上漲。即便偶有下跌,隨即便會強勢反彈,被人形象地稱為“假摔”。

  油價不與國際接軌,自然可以使壟斷者有恃無恐。他們盡可以視應有的價值規律為無物,利用自己制定的遊戲規則為所欲為地提升油價。而作為國計民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資,油價對於物價的影響顯而易見,運輸成本的增長直接拉動了物價的上漲。一方面,國內的石油巨頭們利用高油價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另一方面,普通民眾在忍受高油價的同時,還要忍受著油價提升帶來的物價上漲。這才是民眾對於中國油價深惡痛絕的根本原因。

  國內航空煤油價格的下調,最終化為以10塊錢的燃油附加費下調作為小恩小惠,但這換不來民眾的感恩戴德。儘快實現國際油價與國內油價接軌,以價值規律而非行政權力干預市場,實現真正的還利於民,這才是消除民眾“油價焦慮”的根本之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