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別在“公地”上撒野

時間:2011-08-16 13:54   來源:錢江晚報

  雖然是家海外公司,並且常年在海上漂泊採油,但是它的根系巨大,甚至牛氣到“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按照國家海洋局的要求,8月7日是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的時限,但康菲公司沒能按期完成。到目前為止,蓬萊19—3油田漏油依然持續。更讓人驚訝的是,溢油事件的調查和處置似乎只能由外資作業者康菲公司一手打理,其資訊披露遮遮掩掩。即使國家海洋局多次提出措辭嚴厲的批評和整改措施,但情況並未得到好轉。

  一家海上採油公司,導演的卻是經典的“公地悲劇”。美國學者哈定著名的《公地的悲劇》一文預言,“公地悲劇”展現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費午餐時的狼狽景象——無休止地掠奪。在一番忽視遠期利益的計算後,開始為眼前利益而“殺雞取卵”,沒有規則,沒有産權制度,沒有強制,最後導致公共財産——人們賴以生存的搖籃的崩潰。

  BP也好,康菲公司也好,治污當然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計企圖把企業成本外部化。這就是赫爾曼所稱的“看不見的腳”。私人“看不見的腳”不自覺地把公共利益踢成碎片。當然公司都是追逐利潤的,但是BP、康菲為何不敢在本國如此撒野呢?

  我想,他是鑽了一些中國地方政府發展心切、疏于環保的空子。也摸準了中海油作為大股東常年的傲慢脾氣,更吃定了即使犯錯也會“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一貫做法。前有紫金礦業屢批不改,後有大連漏油類似事故一概最高只賠30萬。有央企中海油撐腰,相信此次也能矇混過關。追討聲大,最後逃之夭夭者多。無良企業大可在地方監管的縫隙裏參與博弈、遊刃有餘。康菲雖然來中國時間不長,同樣慣出來的脾氣倒也不小。

  因此,針對如何防止公地的污染,哈定一針見血,提出必須有共同贊同的相互強制,甚至政府強制,而不是單單由私人企業為所欲為。只有讓我們的政治文化先“綠化”,生態利益的直接相關人——公民有效地參與監督決策過程,形成社會—市場—政治相互制約的生態治理結構,康菲才不會如此張狂。也就是説,杜絕下一個康菲事件,不能只追求先進技術開發鑽井平臺,更需要一個健康運轉的生態政治平臺。如此,“公地悲劇”才不會蔓延成“公海悲劇”。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