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年敢死隊”傳遞的人性溫暖

時間:2011-07-07 14: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支由400名退休核電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老年行動隊”宣告成立,他們即將開赴日本地震中受損的福島核電站第一線。74歲的領隊山田恭暉先生表示,將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來撲滅核泄漏。“我們都已經是老人,不再擔憂核輻射問題,我們將儘自己的智慧和技術,為撲滅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問題作最後的貢獻。”

  大地震引發的核電站事故不啻于一場戰爭,這些視死如歸的老人,此刻都是自願捐軀赴國難的戰士。他們年輕時曾用辛勤勞動和專業技術建設了戰後一片荒蕪的日本,如今再次為了國民利益挺身而出,老人們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令人動容。

  搶修核電站的危險毋庸贅言,日本媒體因此將他們稱為“老年敢死隊”,甚至將其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十六七歲少年組成的自殺性質的敢死隊——神風特攻隊相提並論。這些慷慨赴死的老人,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在一個文明的國家,總有一些人對同胞和民族的感情能夠超越個體利益考量。老人們純粹的利他舉動,福澤日本全體國民,但他們自己所能得到的,大概只有一種在烈士暮年的快慰與暖意。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越高,這種純粹的利他行為就越多。當然,任何一個奉守人道主義的國家,都不會鼓勵普通民眾做出無謂的犧牲。從這一點來看,400名老人組成的“敢死隊”不是僅有一腔熱血的莽夫,而是極具謀略的智者——他們專門製作了招募隊員和宣傳這次行動的網站,以期在政府和民間達成最大程度的共識;他們有嚴格的成員遴選機制,主要隊員都是核電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核電站前員工、自然科學方面的大學退休教授等;他們對進入核電站之後的搶修工作,也有週密的部署和詳細的分工。

  很多人認為,“老年敢死隊”的做法反映了一種日本式的思維,即使犧牲個人利益,也要追求全體的幸福。靜而思之,其實類似的利他舉動,在我們身邊也並不鮮見。在唐山大地震、長江洪災、汶川大地震等災難性事件中,也涌現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他們為了解救素不相識的人,或為了減輕國家的財産損失,毅然決然地拋開了私利考量,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即便不是在災難時刻,一些普通人的舉動也同樣讓我們備感溫暖——最近大家非常關注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因為徒手接住從10樓墜樓的女童,手臂瞬間被巨大的衝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恰如網友的感慨:“從物理學上講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愛的世界沒有力學。那一瞬間,一個平凡的女人學會了乾坤大挪移,完成了一個奇跡。”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每一個人都在以他們不計得失的舉動,詮釋著一種震撼人心的人間大義。

  自利則生,利他則久。我們不妨用心感受日本“老年敢死隊”傳遞的人性暖意,進而求諸己身,當同樣的境遇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勇氣和擔當。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無瑕的,也沒有人的生活與抱怨和憤怒徹底絕緣,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時刻被負面情緒裹挾,看不到那些純粹的人性之美。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