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病患者不再絕望
時間:2011-07-07 13:36 來源:人民日報
不久前,山東一名農婦因不堪承受丈夫尿毒症的透析費用,捐出一顆腎臟給丈夫。儘管如此,家庭因病已欠下鉅額債務,陷入困境。
這個故事之所以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主要是因為農婦家庭的命運具有典型意義。她家的治病經歷,暴露了國內大病醫療救助中的薄弱環節。
在我國,很多貧困患者的問題都是靠媒體關注得到解決,而不是靠常態化的救助制度。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大塊組成,覆蓋了12.7億城鄉居民,是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醫保網。然而,由於我國總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不高,醫療保障制度遵循的是廣覆蓋、低水準、可持續的原則。這種制度的設計表明,在現階段,註定有一些人群的醫療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滿足,如部分流動人口、貧困人口等。很多人因為掏不起自付部分,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患了大病無法報銷,導致整個家庭因病致貧、返貧。
基本醫療保險保障的是小病,大病需要救助制度。大病救助制度是一個國家對國民提供的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第二條底線。近年來我國主要疾病已經轉換為腫瘤、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看病費用也日趨上漲。大病救助制度的建立迫在眉睫。
醫改實施兩年多來,我國對基本醫療保障的建設力度之大,達到了空前的地步。中央財政從2008年開始,已累計投入2300億元用於建設醫保網,這是醫改資金中投入最大的一筆。今年,政府投入的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的每人平均標準提高到每年200元,農村兒童白血病、先心病大病救助全面啟動,農村婦女“兩癌”篩查啟動,今後大病救助的範圍還會不斷擴大,各地的救助額度也在不斷提高。
從各國經驗來看,醫保制度設計應與國家的財力水準相匹配。鋻於我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不斷提高、全民醫保已近在咫尺,建立大病救助的長效機制正是一個大好時機。一方面,政府應繼續加大公共財政對醫保、大病救助的投入,儘快形成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同時發動社會各界形成互助,鼓勵商業保險介入救助。另一方面,把公共衛生服務延伸到流動人口,儘快覆蓋全體人群,讓他們進入健康管理服務的基本網路,把疾病控制的關口前移,從而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
據悉,國家有關部門已有計劃要將尿毒症列入大病救助範疇,並先救助農村貧困家庭的患病人群。這對那些貧困家庭的大病人群來説,無疑是一個福音。(李紅梅)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