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畢業禮才算理想

時間:2011-06-29 11: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又到一年畢業時,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的一項網路調查顯示,52.8%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畢業典禮形式化,“沒什麼印象”,36.5%的人認為“一般”,僅4.8%的人認為“很有感染力,讓人印象深刻”。在北京某高校學生劉詩雅眼裏,畢業典禮就是各種領導、老師、學生代表漫長而空洞的講話。她所在學院今年的畢業禮,居然先花了一小時介紹獎學金的贊助企業。(《中國青年報》6月28日)

  那到底一個怎樣的畢業禮才是理想的畢業禮,並且能成為人生道路上彌足珍貴的精神資源呢?

  學校包括自以為有引導之責的師長們,畢業致辭應盡力祛除官話、套話、假話,還要俯下身來,“望之儼然”外要“即之也溫”。學生們馬上就要各奔東西了,師長應結合自身人生閱歷,給學生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意見。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根叔”的畢業致辭為什麼會受到熱捧?其原因用李培根校長的話説就是:“你如果説真話,別人會傾聽。你如果説假話,或許只有風會聽。華中大教你對人説真話,不教你跟風説假話。”

  讓我們把視線拉回到1932年,“在這個國難最緊急的關頭”,時任北大校長的胡適先生在《贈與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中,給學生開出“三種防身的藥方”:“總得試試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你總得有一點信心”。胡適還滿懷激情地説:“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可以不誇張地説,這三個“藥方”、兩個“深信”,真誠而熱情,註定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成為歷久彌新的精神指南。這樣的校長講話,學生能不由衷歡迎?

  時下很多大學生對畢業禮的失望、拒斥,其實是對過往大學生活不滿意的集中爆發。因此,改變應該從大學生活、大學文化開始,如果過分關注畢業禮的別出心裁、新穎好看,很可能又走偏了。中國人民大學張文喜教授此前曾指出,畢業典禮不能給人留下印象,“實際上體現了當下校園文化思想的貧乏”。我想,除了校園文化的貧乏之外,時下大學裏越來越嚴重的官僚化、行政化傾向也值得深刻檢討。

  一個理想的畢業禮,更需要一段理想的學校生活來作為長長的背景,就像劃過長空的彗星一樣,畢業禮消失了,可它卻把無數精彩的璀璨光亮留了下來。(胡印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