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專家看感冒”是另一種過度醫療

時間:2011-06-01 15:39   來源:紅網

  6月1日起,21家北京市屬三級醫院將全部取消點名掛號,推行專家層級接診,患者就診掛號時,只能選擇科室和醫生職稱。針對此,《新京報》社論指出,這樣的做法有些粗放。更好的選擇是把初診和篩選的程式下放到社區醫院,不經初診醫生轉診的病人(急重症除外)一律不能直接到三級醫院挂專家號,逐步建立起病人選社區醫生,社區醫生選高級醫生的機制。(5月27日新京報)

  25日,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許四虎透露,衛生部門計劃將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分成13個組團聯網運營,每個組團的大醫院將花費三到五年時間取消普通門診,以達到引導患者小病到基層醫院就醫。但有評論指出,大醫院不治小病先樹小醫院信心。(5月27日《長江商報》)

  再往前一些看,為了要解決上海三甲大醫院的專家型醫生看病苦不堪言狀況的情況,當地擬推出“醫療聯合體”,讓病人從社區醫院轉到二級醫院然後再到大醫院。但一項相關調查顯示,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不贊成這樣幹。(5月17日《新民網》)

  無論是專家層級接診,還是大醫院將取消普通門診,或者是所謂的“醫療聯合體”,試點三級診療,都體現出這樣的一種尷尬,因為社會輿論阻力太大,分級診療往往只能繞道走,悄悄地前行,這是管理者向來都很頭疼的一個現實問題。可是,不改根本不行,大醫院功能超負荷運轉多年,已經不堪重負,不推行分級診療為之卸壓,難過醫療品質關。旗幟鮮明一步到位的改,也很難,眼前這一道“民意關”就很難過!

  大醫院之所以人滿為患,超負荷運轉,專家一號難求,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種“大醫院病”在作怪。很多人患上個感冒頭痛的小病,就喜歡往大醫院擠,只挂專家號。多位醫療專家曾經就表示過,過半以上的患者其實根本不需要挂專家號。這同時也意味著,那麼多的專家號就這樣被白白浪費掉了。

  為什麼説是浪費?這是因為,大多數常見疾病,人體其實都有自愈的功能。即使不能自愈,大多數普通醫院的醫生就可以處理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出動專家。但現在,這樣的病例卻在大量佔用了珍貴的專家資源。本來,醫療專家們主要的精力與時間應該放在解決那些複雜病例,或者危急重症患者上。但現在,他們卻得疲於應付這些普通病例,難以發揮他們原本應該釋放的功能與作用。是哪一種浪費?表面看起來,似乎只是這些患者多浪費了一些時間和金錢。但在另一邊,這卻是難以容忍與痛心的一種浪費。因為那些真正生重病或者疑難病症的人,就很可能因為這種佔用,失去了及時就醫的機會,産生由之而來的醫療風險。輕則是排不上隊,改日再來排,導致很多人病情被延誤。重則,某些人甚至可能被排隊拖延死,媒體就報道過類似的新聞。這正是不推行三級診療制度的最大風險所在。

  當然,就像很多人擔憂的那樣,全面推行三級診療制度,因為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足,醫生資質比不上大醫院的可靠,患者很可能得不到令人滿意的醫療服務,比如有可能容易被誤診。這種風險當然是存在的,但它卻有可能是被過度誇大的。大多數常見疾病,比如,在感冒、胃腸炎、皮膚過敏、支氣管炎等疾病上,醫生們誤診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醫療糾紛猛于虎的背景下,大多數醫生也一般不會截留複雜病人,及時向上級醫院轉診。

  當很多感冒患者,花了大力氣挂上專家號就醫,正在為自己的“精明”與“運氣”得意的同時。他們有沒有想到過,在這一個社會,如果大家都是這樣不理性的幹,最後令專家號越來越一號難求。那麼到了某一天,你真的要看大病的時候,挂不上專家號,那又應該怎麼辦?

  在解決多數普通疾病上,我們過度的耗費了極其緊缺而寶貴的醫療資源。最後使得,在解決那些真正有醫療需求的疑難重病上,本來就緊缺的優質醫療資源供應無比緊張,令那些病人,加大了看病的成本與死亡風險。得益的是少數,利益受損的卻是大多數。從這個角度而言,“找專家看感冒”難道不正就另一種過度醫療?

  要緩解這種危機,我們必須更多的明白這樣一種事實,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是世界上通行的一種就醫模式,已經被多數國家經驗驗證,它是一種可靠而高效率的管理辦法,有利於保障醫療的公平性及合理性。不推行的風險要比推行的風險大得多,社會成本也更為高昂。現在的關鍵是,我們多數人願不願意尊重公共利益,做出這樣一種犧牲——犧牲你生小病不看專家的權利?(吳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