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炒一分錢處方”是一種精神鴉片

時間:2011-05-27 13:14   來源:紅網

  繼熱炒“兩毛錢處方”、“一毛錢處方”後,近日又出現了“一分錢處方”事件。市民胡先生在陪朋友到長沙市某醫院看急診時,醫生只給他開了一分錢處方,而且最後醫院還四捨五入“舍掉了”這一分錢。“一分錢處方”感動了不少患者。針對此事,多篇評論進行了讚美與肯定。有文章説,期待更多的“一分錢處方”。(5月25日《三湘都市報》)

  無論是“一毛錢處方”,還是“一分錢處方”,認為它可以治病,沒有問題。兩毛錢處方開出的阿托品,雖然能夠調解心率,但也僅僅是能夠稍微緩解症狀。但對那些心率失常的病人而言,他們如果要真正治好病,可能依然需要更多的藥物或手術治療。一毛錢處方開出的“痢特靈”,也並不等於就能治好病。那名醫生其實開了三種藥,只不過知道另兩種藥物患者家中已經有了,最後才只補開了“痢特靈”。一分錢處方開出的酚酞片,屬於一種瀉藥,能夠緩解便秘。但從醫療角度來看,便秘是多種疾病的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病。所以,你現在還堅持認為,一分錢處方就能夠治好病了嗎?

  能治病和治好病,一字之差,現實意義卻懸殊巨大。如果一毛錢、一分錢都可以治好病,被媒體當成一個事實不斷的大範圍傳播。就很容易給人們製造這樣的印象,很多疾病,其實本來一毛幾分錢就能治好,但卻因為醫生缺乏這樣的醫德,在故意使“壞”,給你開大處方,亂用藥,所以才造成了看病貴居高不下。在某些時候,這或許是事實,但它並不意味著事實的全部。

  在醫療門診中,我就碰到過這樣的病例。一位青年人,明明具備肺炎的症狀體徵,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和輸液治療。但他卻堅持認為,醫生醫德敗壞,是出於回扣,才給他開出這些檢查和治療。即使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向他解釋病情,他依然憤怒的甩手離去。對某些疾病的患者而言,一些檢查是必須做的,但卻往往因為患者迷信幾粒藥就能治好病的“神醫“,選擇了放棄應有的檢查與治療,這種誤讀有時就意味著不小的醫療風險,甚至是醫療事故。在某醫院,一位心臟病晚期的老年病人,就是因為迷信所謂的“神醫”,迷信幾劑廉價中藥的神奇功效,最後使病情被延誤,生命受到了威脅。

  從這個角度而言,大多時候,“兩毛錢處方”、“一分錢處方”就可以治好病,無疑等於一個虛幻的神話,這樣的泡沫一吹即破。為什麼還要不厭其煩的去熱炒成癮呢?這很顯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為什麼要這樣一次次熱炒?很可能的原因在於,當下,公眾對藥價虛高、醫生濫用高價藥、開大處方的現象感到深惡痛絕,但又無可奈何。而這種痛恨與敏感也被當成一種注意力來開發,為了吸引眼球,媒體才一次次失去了理性與客觀的精神,漠視那些最基本的事實,一味地去追求低價用藥,盲目吹捧開“最便宜處方”的醫生。而很多評論者也迎合這種炒作,不斷地去進行跟風與推波助瀾,去拔高這種行為,拔高醫德,將很普通的行為神化。

  這是一種精神鴉片,能夠讓不明真相的圍觀者得到精神的快感,迷醉於這樣的醫療神話。但它卻不足以改變現實,反而令那些理性判斷與認識標準離我們愈來愈遠,這其實是一種對科學理性的扼殺。曾經,為什麼“養生教主”張悟本的“綠豆治病養生大法”得到一些熱捧跟風?不正是因為很多媒體及民眾在迷信跟風,相信治好病,綠豆一把就已足夠,根本不需要醫療力量嗎?

  我們的這些醫者,面對媒體圍觀的熱炒和輿論遞上來的高帽,為什麼卻可以如此坦然的接受?他們已經習慣於這樣的沉默,根本不願意告訴人們那個最樸素的道理:用藥的原則並非越便宜越好,合理、有效、安全才是判斷好處方的更重要標準。(吳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