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三峽變成長江的經紀人

時間:2011-05-25 16:02   來源:中國網

  據東方衛視《東方午新聞》報道,湖北旱災影響近千萬人,農作物大面積絕收。《南方日報》5月24日報道,未來一週長江中下游氣象乾旱區將以晴熱天氣為主,旱區的缺水狀況仍將持續。最新乾旱監測顯示:湖北東南部、安徽中部、江蘇南部、湖南東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貴州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氣象乾旱。

  另據媒體報道,在江西新建縣恒湖墾殖場,沿途幾十公里的鄱陽湖已全部枯竭,曾經的一湖浩渺清水已變成一片平原。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描繪出“魚米之鄉”洪湖昔日怡人景象。而如今,洪湖正遭遇70年一遇乾旱,湖底大面積乾涸開裂。據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介紹,洪湖生態濕地恢復至少需要10年時間。

  中新網5月23日電 據湖北省政府門戶網站消息,記者5月21日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為支援湖北省省抗旱及中稻插秧,三峽水庫將從25日起再次增加下泄流量。

  這幾則消息,一是災情繼續嚴重讓人擔憂;最後一則好象很感動人,“為支援湖北省抗旱及中稻插秧”!

  眾所週知,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全長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流域總面積達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

  這就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兒(乾渴土地),在等待長江母親的哺乳,卻不知母親已經受制於人,三峽水庫儼然變成了長江的經紀人。

  我們本是同一個母親,卻因為你的把持,讓本屬於我們共有的長江之水,變成了三峽水庫的施捨,嗚呼哀哉!

  媒體爭相報道旱災之空前,學界在爭論三峽對於極端天氣的影響,吾輩本就是外行,亦知極端天氣不一定全是三峽水庫的責任,不過“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三峽水庫是不是加劇了中下游的旱情呢?

  有專家指出水利工程的最大特點就是削豐補枯,問題是當來水本就不寬裕的時候,三峽水庫所蓄的水是從何而來,水枯的時候是不是應該不再蓄水?

  當下游各支流水枯以至乾涸的時候,三峽水庫有沒有為一已之私繼續蓄水,是不是應該提前向下游泄流補水,為什麼非等到乾旱如此嚴重了,才加大泄流,可知道,這水可不是三峽水庫的私家財産!

  不管有關方面如何否認乾旱和三峽水庫有關,相關材料卻可看出端倪。長江水利委員會有專家曾指出,三峽水庫以及湘江和贛江上游眾多電站水庫的蓄水,是近年來洞庭湖、鄱陽湖冬春季水荒的重要原因。而目前在烏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幹流上,還有數量更多、庫容更大的電站集群正在建設,一旦建成,長江流域冬春季的水荒將更為嚴重。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也指出問題所在,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産生了一定影響。

  其實早在在2008年、2009年,三峽水庫兩次試圖蓄水到175米的過程中,都使下游出現罕見低水位,導致嚴重乾旱。據2009年有關部門公佈的數據,10月份三峽庫區的平均入庫流量為12500立方米/秒,而因蓄水下泄流量可低至6500立方米/秒,後為了緩解下游旱情,責令入庫流量大於9500立方米/秒即按9500立方米/秒下泄,小于9500立方米/秒則來多少放多少,最終使三峽水庫無法蓄水到175米。

  筆者擔憂,當水變成對人類有利了才叫水利,而眾多的電站水庫是不是水利工程還有待長期觀察,是否會變成水害也未可知。而當前最讓人擔心的是,三峽水庫等眾多電站水庫,會不會將長江之水壟斷,抑或變成長江之水的經紀人,或許不久的將來,長江會不會最終成為三峽水庫等電站的私家財産。(黃國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