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視生命的人會愛音樂嗎?

時間:2011-05-11 10:00   來源:新京報

  高曉松走上了打擊醉駕的反面教材,成為考驗醉駕入刑是否能做到人人平等的一個案例。

  9日晚,音樂人高曉松因酒後駕車發生事故,造成四車連撞,四人受傷。據交警檢測,高曉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243.04毫克,已達醉駕標準。10日,他已因涉危險駕駛罪被刑事立案。

  在高曉松酒駕的當天上午,司機郭術東因被控危險駕駛罪在房山法院受審,並當庭領刑拘役4個月,處罰金2000元,成為北京酒駕獲刑第一人,而這天距離刑法修正案實施“醉駕入刑”不過6天時間。入刑仍不能阻止司機醉駕開車,這表明在一些司機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僥倖心理還存在,以身試法者不乏其人。

  因為公眾人物身份,高曉松這次被刑事立案,會比普通司機酒駕激起更大的社會反響,他也走上了打擊醉駕的反面教材,成為考驗醉駕入刑是否能做到人人平等的一個案例。5月5日晚,北京曾出動警力進行過一次全市最大規模酒駕檢查行動,這個動作給了全市司機一個無比清晰的警示,在此高壓下還有人頂風而上,真不知到底是怎麼想的。

  前不久,針對藥家鑫案中西安音樂學院一些學生的表現,高曉松曾表示,今後音樂界將不接受他們,緣由是“生命都漠視的人會愛音樂嗎?”時隔一段時間,這個質問同樣適用於發問者本人,酒駕不但是對別人生命的漠視,也是對自己生命的漠視,高曉松用自己的“言”,為自己的“行”上了課。

  名人要有社會責任感,高曉松常對公共事務發言,在談及明星吸毒時他曾如此批評:“娛樂圈越來越墮落了!我非常反對吸毒,説一個不好聽的、傷害別人的話,吸毒就是沒文化的表現。”可往往有些名人的社會責任感只體現在嘴上,無法落實到行動上。高曉松醉駕再次提醒公眾人物要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鴻非)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