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理性地對待網路語言

時間:2011-05-10 17:05   來源:台灣網

  “孩子的作文中出現越來越多的網路詞彙怎麼辦?”近段時間以來,不少網民對此熱議,百度搜索“中小學生、網路語言”顯示相關網頁達171萬個,中小學作文中大量涉及網路語言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那麼,網路語言“入侵”中小學生作文會否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中小學生使用網路語言該如何引導和規範?針對網民質疑的焦點,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進行了調查。(《中國青年報》 5月8日)

  記者在海南一些中小學調查發現,學生熱衷網路語言並應用到作文中的現象普遍存在。網語滲入中小學作文,網語泛化已經是一種客觀現實,不管我們對網語的泛化持何種態度,都必須面對這種現實。網路語言“入侵”中小學生,有網友大呼網語是一種粗俗網路表達,是“語言公害”,已經影響到很多年輕人的漢語言表達能力。雖然言之有理,但不乏有些對於網路語言的偏見。

  網語不受待見,大抵與其出身有關。常規的語言文字往往是經過了歷史的打磨、積澱,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意義。然網語不然,其只不過是無聊網民噴出的口水。産生於貼吧、論壇等草根平臺,是一些人心血來潮胡編亂造的産物,是某些人歇斯底里大發作後敲打出來的“符號鏈”。這樣一開始就被貼上“胡編亂造,俗不可耐”的標簽,被劃歸為異類。

  語言是古人向今人傳遞的人類文明的成果,是民族歷史的重要特徵。殊不知網語本身也是對於資訊時代的反映,與我們的生存方式和思維狀態是密切相關的。人們在逐步熟悉、運用網路的同時,也不斷衍生著對自身價值、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反思,伴隨産生的還有對於這些反思予與表達的網語。可以説,網語本身是帶有一定的語言革命意義的。五四運動時期,現代白話文運動確立了中國書面語系統從文言到現代白話的轉換,是中國文學與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當時的白話文與現今的網語有何差異?大抵只是出身不同,五四時期白話文的倡導者是那些新思想萌生的精英知識分子,而網語的創造者是草根網民。但我們必須看到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對於一個時代思考、生活方式的一種反映。世紀初因近代印刷術的普及而産生了白話文,新時期在電腦網路和多媒體的激勵下派生出新穎的網語。可見,網語並非十惡不赦,它是語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性産物。

  針對現在的實際情況,過早地對其進行褒貶或揚棄都是不對的,我們應該理性的靜待其發展,在實踐中考證、打磨、篩選。當然,這裡將網語用入中小學作文還有些為時過早。畢竟,語文不是單純的語言,它具有學科規範,具有“語言美”的特性。這些都是發展尚未成熟的網語所不能滿足的要求。但並不能以此為理由抹殺網語,畢竟一種文化要發展成熟是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階段的。我相信,即使是現今通用的白話文,也必經過了長時間的打磨。

  摒除偏見,寬容、理性的對待網路語言!(台灣網網友:覃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