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實現幸福公正

時間:2011-03-15 15:07   來源:千龍網

兩會即將結束。今年的兩會,無疑是民生的盛宴。從個稅免征額的提高,到36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從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到總理的報告;從各部門已經或將要出臺的措施,到“十二五”規劃,無不體現出政府濃郁的民生情懷。

改革30餘年,中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人民的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也有了較大提高。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隨著房改、教改、醫改以及要素價格領域改革的推進,在一段時期,居民收入水準沒有與經濟同步增長,收入分配存在嚴重不公,與民生切實相關的物價、公共産品價格的漲幅過大,特別是房價在近年來的高漲,再加上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滯後,嚴重影響了人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吞噬了民眾的幸福感。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就是意在引導各級官員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把增強人民的幸福作為政府的施政目標。整個“十一五”時期,國家通過改善收入分配關係,加大對民生的投入,建立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努力滿足民眾對改善民生的需求。目前,已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水準也有比較顯著的提高,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也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明顯加快。在這一基礎上,今年更是將中央財政的2/3投向民生以及與民生相關的領域。

但民生問題的解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實現民眾的幸福與社會的公正,未來的幾年內仍需多方努力。

其一,繼續大力發展經濟,做大蛋糕。經濟因素始終是影響民生的決定性、基礎性因素。儘管我們的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開始向中等收入偏上國家行列邁進,但畢竟整體還處於一個較低水準,更基於我們還有1億多貧困人口急需脫貧,而且,整個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程度也有待提高,此外,在全球化的國家競爭中,不進則退——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即使在經濟總量做大後,還要以一定的速度繼續發展。只有進一步做大蛋糕,國家的財力才會更加雄厚,也才會有更好的條件、資源和手段去解決包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在內的各種社會問題。

其二,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在於富民,增進民眾的福祉與自由。這也就意味著,蛋糕做大到一定規模後,國家的政策就必須適時從追求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轉向有品質的增長和分配好蛋糕。為此,可從幾個方向著手:一是進一步提高個稅的免征額,並逐步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二是繼續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國家貧困線標準;三是建立起覆蓋城鄉的社保網路,並進一步提高保障水準;四是建立集體工資協商制度,加大勞動參與創造和分配GDP力量;五是就業優先,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其三,推進民主與法治建設,用民主與法治確保公平分配,確保社會正義。溫總理在兩會前夕與廣大網民的線上交流中指出,讓人民幸福就是要“讓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顯然,這“三心”不單單從經濟層面能解決好的,必須厲行民主與法治,大力推進依法治國,建立起社會基本的公平正義,人們的各項權利才能受到尊重和保護,才可能真正做到“舒心、安心、放心”。

民生大如天,幸福和公正散發著太陽般的光輝。未來的挑戰雖然很多,但只要政府以百姓的福祉為自己的責任,社會一定能夠實現公正,民眾也一定能夠實現幸福。 (鄧聿文)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