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國務院小禮堂舉行。國務委員劉延東表示,將對城鄉民辦幼兒園給予多種形式的扶持和資助,三年內實現公私幼兒園同價,讓群眾可以在繳費大致相當的情況下自由選擇公辦園或民辦園。(《京華時報》12月2日報道)
入園有多難,無需贅言。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一列表態和措施,應該會讓焦慮中的家長們看到些許希望。筆者看罷各項新舉措,特別是規定的“三年內實現公私幼兒園同價”時,的確感覺到了政策的硬度和政府解決問題的決心,但同時也感覺,該舉措缺乏彈性,對其可執行性和預期效果並不樂觀。
首先,普及學前教育已是大勢所趨。現實的情況來看,入園難之所以出現,最大的問題不是私立園收費高,而在於整體的資源少,導致學位供不應求價格飆升。前段時間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2009年,中國幼兒在園人數為2658萬,學前一年毛入園率74%;到2015年,在園人數指標要達到3400萬,學前一年毛入園率要到85.0%;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5%。每年要提高兩個百分點左右,可見做大學前教育的蛋糕,才是關鍵所在。
其次,私立園降價能否保證教學品質不下降?若不能,則得不償失。現在的教育資源分配已經不是“半斤八兩”差不多的問題,而是有“天上”與“人間”般的懸殊。曾看到媒體報道,由於學前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範圍,廣州市區兩級財政撥款的公辦幼兒園只有121所,僅佔全市有證幼兒園近8%。因為身份不同,公辦的可以吃皇糧,剩下的92%卻只能自力更生。如果硬性規定私立園降低入學費用,勢必會減少日常投入,進而影響教學品質。
此外,我們還應該明確一個認識——至少在當前情況下,私立學校的存在是合理的,是供需雙方市場調節的産物,所以降低私立學校價格要謹慎論證後推行。而且從國際的普遍經驗來看,私立學校在整個教育事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長遠而言也有利於提高教育效率。特別是,不能把降低私立園的學費簡單等同於入園門檻降低,否則永遠走不出入園難的困局。(李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