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捉姦門”, 媒體“捉”還是不“捉”

時間:2010-09-10 12:41   來源:紅網

    9月8日早上,女畫家“趙庭景美”推開家門,看到散落一地的男女內衣,還有“裸在床上”的老公與另一名女子。此情此景令她崩潰,她隨後的反應是——爭吵、打架、發微博。(《“捉姦門”:一個捉姦故事的微博路徑》,《紅網》9月8日訊)

    9月9日,《揚子晚報》《新快報》《楚天都市報》《東莞時報》等傳統媒體開始介入,大篇幅的報道此事。而某份報紙更是在頭版奉上三位主人公的大頭照,以便滿足讀者的窺私欲。有群眾在微博上反映,當天這份報紙因此而賣到脫銷。

    這樣私密的新聞,傳統媒體該不該介入?這是一個不斷探討的問題。兩年前的“艷照門”就有過一次大的爭論。藝人的隱私,明明傳播開後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對藝人自己和其家人造成巨大傷害,那麼媒體為了迎合讀者窺私欲的大肆傳播到底應不應該?這其中當然包含了藝人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但是藝人作為一名普通公民的部分權利卻被無情抹殺。而看客們只管圍觀嬉笑,根本沒有多少人注意到其中“隱藏的殺機”。然而這一次,主角悄然轉變成了草根。試想有一天,你也成了某個事件中的主角,你的照片被到處轉載,你的電話被打爆,住址被公佈,你不敢出門,不敢面對親人,你的世界仿佛突然從一個位面跳入了另一個位面,你當如何自處?

    有人會説,這情況不一樣。那個“趙庭景美”自己發在了微博上,相當於召開了一個私人的記者招待會。是啊,這確實是打爛了雞蛋招蒼蠅。可是,她泄憤似的一廂情願能代表另外兩個當事人麼?畢竟另外兩人也是這次事件的受害者。偷情固然不對,但怎麼説也是私事,而這種利用公器將私事拿出來炙烤,緊接著大眾和媒體同時爬上了道德制高點,數落著當事人的不對,圍觀著他們的笑話無疑更讓人痛心。還有當事人的親人,傳統媒體附上照片的直接介入基本上等同於將事件直接告知了他們的親人。記得薩特在《禁閉》中這樣寫道:“何須烤架呢?他人即是地獄。”而這裡,傳媒公器成了烤架,他人目光成了地獄通道。偷情之事雖不罕有,但倘若當事人得不到親人的諒解,很有可能在公器的炙烤中、他人並不善意的目光中走向“地獄”。

    “旁觀者永遠不會把別人的痛苦當回事。”這是“趙庭景美”朋友事後在微博的留言。寫盡了這個泥濘時代的無情屬性。每一個人都是衛道士,不小心沾上泥濘的當事人就是他們爬向道德頂峰的墊腳石。你的痛苦算什麼,不過是我們獲得片刻歡愉和優越感的談資罷了。風卷殘雲過後,你獨自趴在泥濘裏哭吧,而我們又有了新目標,還要趕往另一座“道德高峰”呢。泥濘時代,誰不陷落。媒體不過是看誰撩起的泥花勢大就將照明燈投向你處,讓眾人看見:這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啊,每個人都能隨時從“打倒”別人中找到快感。同時,這也是最壞的時代,因為人人自危。保不準下一束光就投向了你和我。

    報還是不報?南都王星有詩云:“鐵筆不能問廟堂,拔刀直言向臥床。君言題中有深意,余憂題中幾人泣。夙反公權侵私利,今執公器曝私密。世易時移無界矣,有所不為尚可期?”晨報曾鳴反駁道:“知我者謂我談傳播,不知我者謂我説被窩。”同一問題,南都有南都的堅守,晨報有晨報的考慮。最終南都沒有報,晨報選擇在了網媒報。

    晨報的《“捉姦門”:一個捉姦故事的微博路徑》敘述客觀,沒有著眼床第而聚焦路徑。新的路徑不再是高速公路通羅馬,而是架構電梯登月球。手指啪啪幾下,醜事傳播可遠不止千里。所以慎重慎重再慎重,這不僅是對公民自己,更是對媒體告誡。畢竟在web2.0時代,發佈和轉載的高效率大大降低了大家思考的時間。同時,容錯率也在不斷降低,沒準一時腦熱就釀成無法挽救的後果。這就更加要求媒體處理得當。相較于其他幾家媒體,某家媒體就顯得有些大失水準,首頁上竟用上了當事三方的照片,雖然在眼睛處有小部分馬賽克,但刊登照片之事還是與可恥無異。

    媒體的底線一破再破,報還是不報,糾纏下去幾乎沒有意義。因為往後的日子裏,越來越多的媒體將加入到這場“狂歡”中來。而面對我等三俗觀眾,你若敢迎合,我就敢媾和。怎麼報、如何報,作為媒體,特別是傳統媒體,應該慎重,更應該自重。(王瑋晨)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