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的一位小學老師怎麼也沒想到,她上過的“最艱難”的一課,竟是在六一兒童節前。
科目很簡單,她拿出一節課讓孩子們寫自己的兒童節心願。45分鐘過去,大半孩子竟寫不出一句話。第二天,她又借了一節課,總算有學生憋著寫出來,還怯生生地問,“老師,這樣寫行不行,對不對?”
那場景,就像進行一場有標準答案的考試。可它原本是一個最該直抒胸臆、最該不假思索、最該脫口而出的學生自答題。説到底,只是一個簡單的心願而已。是什麼讓“我希望……”這個最簡單的造句,演變成了想破頭的難題。
另一方面,來自某巨型購物網站的統計顯示,最近一週兒童用品銷售額達到了4.3億元,和去年相比增長超過115%;網購的家長為孩子過兒童節的平均消費達200多元。
4.3億!這還只是一家網站一週的銷售額,全國整個“兒童節經濟”規模到底有多大,恐怕連國家統計局的總經濟師也説不清。
相形之下,“我希望……”這個命題尷尬著,“我要買……”已然是事實。
不排除,這4.3億里,有“我希望……”與“我要買……”的一對一匹配。899元的變形金剛,並非都是大人強塞的禮物。
但我們難以確定的是,這4.3億里到底有多少是孩子希望的禮物,有多少是大人一年一度的帶著價簽的“愛”的附屬物。為什麼一邊是4.3億元的密密麻麻的購物清單,一邊是面對空空的白紙,節日裏真正的主人填不出“我想要……”這一張訂單。
顯然,這道難題,遠不局限于這個幾十平方米的教室。
不能不感慨,我們的孩子現在能説了算的時候太少了。課堂上講什麼,老師説了算;晚上應該完成什麼作業,老師説了算;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還要做點什麼,家長説了算;課餘應該上個什麼特長班,家長説了算……掰著手指頭算了一圈,也沒有孩子們説了算的時候。
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就懶得動腦筋想了。當孩子們真的什麼也説不出來的時候,大人又開始著急了,就像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