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直接分給民眾會否引發通脹

時間:2011-07-28 13:42   來源:中國網

  外匯局表示,不論是將外匯儲備直接分給老百姓的建議,還是將外匯儲備直接用於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的建議,都涉及到外匯儲備是否可以無償分配使用的問題。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後果(7月27日《人民日報》)。

  外匯儲備究竟如何使用?該不該分給老百姓?能不能用於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可不可以用於購買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作為儲備?是一個爭論的老問題、老話題。經濟界人士都知曉,早在2009年初,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就曾提出,國家財富應向國民轉讓,一半外儲分給百姓,當時的外匯儲備剛剛2萬億元。他同時提出,國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予以打包拿回一部分分給老百姓。按照張維迎的這兩個建議,當時推算如果6萬億國有資産和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分給百姓,那就相當於分給中國每人一萬,這是一個很大的財富效應。張維迎進一步建議:“根據收入水準來分配財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農村人給兩份,城裏人給一份;富人給一份,窮人給兩份都可以”。此觀點遭到中投公司總經理高喜慶等官方背景學者的強烈反對。

  這次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人士認為,外匯儲備分給百姓可能引發通脹嚴重後果的觀點是否正確呢?目前的3萬多億美元外儲是央行通過發行基礎貨幣對衝來的,即:央行拿人民幣被動購買的。本身在購買這些外匯時,已經投放了大量基礎貨幣,數量就是3萬多億美元按照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換算成人民幣的數額。3萬億美元外儲造成的被動發行人民幣基礎貨幣已經對國內通脹構成巨大威脅。如果將已經通過對衝人民幣的外儲再免費發給百姓或者免費用於國內任何用途。百姓必將重新將分得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等於央行用基礎貨幣二次對衝,即:二次用人民幣購買外匯。這確實等同於無節制擴大貨幣發行。試想,如果按照外儲的一半即1.5萬億美元發給百姓,必將要投放將近10萬億人民幣基礎貨幣。造成通脹是必然的。外匯局相關人士的話語是正確無疑的。

  目前的3萬多億美元外儲只要在國內形成購買力都將造成國內物價上漲,甚至引發通脹。外儲從國際市場來,必須用到國際市場購買,只有在國際市場形成購買力才不可能造成國內通脹。但是,如果按照張維迎教授的建議:將國家用外儲持有的美國債券分給老百姓持有美國債券並且農村人給兩份,城裏人給一份;富人給一份,窮人給兩份。這種方法最終還是要兌換成人民幣的,不過,既是通脹,得兩份的農村人、窮人可能相對受益大一些,並且可以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這類似于赤字財政政策。然而,對於13億人口來説,具體操作非常之難,不具有多大可行性。

  筆者認為,在鼓勵企業大舉走出去投資,國家投資公司的中投公司加大海外投資的同時,完全可以用外匯儲備補貼大量用於民生的進口商品、項目和技術。比如:完全可以考慮用外儲購買大量石油等大宗國際産品作為儲備。這大量石油可以作為消費者特別是農用柴油的福利讓其享受到。同時,可以考慮在國際上購買大量先進農業生産資料和技術,無償支援農業生産,購買大量世界水利先進技術,支援水利建設;購買大量世界先進醫療設備、教育設施等充實到全民醫療保障、教育保障上。我國許多商品包括原材料、高科技項目等外海依存度越來越大,應該對這些進口項目進行系統梳理,對於涉及民生的進口項目,通過外儲給予大量貼補,讓國內百姓享受到。如果3萬多億美元能夠購買到世界最為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等,將會大大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只要動腦筋,外儲用於民生項目是有出路的。

  關於鼓勵藏匯於民、藏匯于企業的問題。在人民幣無節制升值下,誰拿美元誰賠錢,怎麼藏匯於民?哪個企業敢於藏匯呢?除非是傻子。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實現藏匯於民的基本前提。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