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開始呈現趨穩跡象

時間:2010-09-06 10: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投資和消費需求出現雙增長

  ●結構調整政策效果開始顯現

  ●出口增加受經濟波動影響小

  ●需關注輸入性通脹壓力變化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不久前發佈了8月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數據。筆者注意到,數據傳遞了許多新的資訊。

  8月PMI綜合指數51.7%,較上月上升0.5%,結束連續三個月的下降和自7月下降幅度收窄以後重拾升勢。0.5%的上升,不論是否成為經濟增長態勢的拐點,集效率、供需、品質和平衡于一身的綜合指數的上行,至少説明經濟下行的態勢已經穩定,支援全年經濟10%左右的平穩增長的判斷。

  8月新訂單指數為 53.1%,比上月上升2.2 個百分點,回升幅度較大,顯示內部需求趨強。20個行業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製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製品業等行業高於50%。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訂單都上漲,説明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雙增長。穩固的內需增長最終會支援經濟的穩定增長。反映國內需求的新訂單指數上升,説明近期進口增幅下降並不完全是內需不足,不排除可能對國內産品的需求替代了對部分進口産品的需求的原因。

  産成品庫存指數回落幅度擴大,凸顯總需求增長強勁。8月份産成品庫存指數比上月回落3%,繼7月下降1.4%後再次加大回落幅度。20個行業中,通信設備電腦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等行業均低於50%,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纖製造及橡膠塑膠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行業高於50%,顯示與生産活動相關的科技含量較高的設備需求在增加,與節能減排政策相關的産業庫存處在較高的水準,結構調整的政策效果顯現。

  生産指數小幅回升,20個行業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化纖製造及橡膠塑膠製品業等行業低於50%,顯示生産指數的小幅上升,並非這些行業的生産的推動,相反説明節能減排、重組兼併、淘汰落後産能等結構調整的各項政策,對這些行業的生産和供給起到了限制的作用,總供給增長平緩,與總需求的上升鮮明對比,這個態勢有利於經濟的平衡增長。

  8月新出口訂單比上月上升1%。20個行業中,金屬製品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煙草製品業、木材加工及傢具製造業等行業高於50%。可見,雖然近期美國經濟恢復態勢疲軟,世界經濟增加新的不穩定因素,外部需求較上半年可能放緩,不過中國出口中基本消費類商品佔到較大比例,屬於剛性需求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另外,中國製造的比較優勢現階段還不具備替代性。所以,雖然外需市場總體上可能呈現下降,但是對中國産品的基本需求仍然支援訂單的上升。從産品類型來看,生活消費品和生産用製成品類企業均在高於50%之列。不過,對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外需市場乃至出口的整體形勢,筆者仍持審慎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上升,需要關注輸入性通脹壓力變化。8月購進價格指數比上月上升10.1%,繼6月、7月大幅下降後大幅反轉上升,與8月國際部分大宗商品價格震蕩上升有關。20個行業中,只有石油加工及煉焦業低於50%,其餘行業均高於50%,其中有11個行業達到60%以上。分産品類型來看,中間品和生活消費品類企業均達到60%以上;原材料與能源和生産用製成品類企業稍低,分別為59.1%和57.2%,比7月份低於50%的水準也有較大幅度上漲。由購進價格指數的大幅反彈,筆者判斷8月PPI(生産者物價)指數可能承受上升壓力。PPI與非食品的CPI(消費者物價)關聯度較大,可能對8月CPI産生一定傳導效應。加上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國務院蔬菜計劃還未産生效果,8月CPI可能達到3.5%的年內峰值。購進價格指數的大幅頻繁波動,輸入型通脹的不確定性增加,加大了通脹預期的管理難度。

  總之,PMI綜合指數和11個分項指數中的大多數指標已有明顯改善,尤其需求上升和過剩供給得到限制,正一定程度改善供大於求的失衡狀態,經濟朝著總需求總供給漸趨平衡的方向演進。經濟增長態勢的穩定,為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留下了空間。據此,筆者以為,下半年結構調整的戰略會沿著既定方向加大力度。推動“十一五”規劃相應指標的實現,應是政策的重要取向之一。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