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被冒領 儲戶也擔責?

時間:2011-03-28 15:20   來源:新華網

  不法分子偽造銀行卡後在異地取款盜走存款7.7萬元,案件至今未破,儲戶陳先生提起訴訟,要求銀行承擔賠償責任。福建省福州市中級法院日前維持了一審法院判決:銀行對儲戶存款未盡到安全保護義務,被判賠償全部損失。(3月27日新華網)而江蘇宿遷市民王斌就沒這麼幸運,其銀行賬戶上的13950元存款被人從湖南某縣的一家銀行用存摺提走,一審法院判決銀行全額賠償王斌的損失,而二審法院則以王斌對自己存摺密碼保管不善為由,判決其承擔四成責任。(3月27日《揚子晚報》)

  上述兩案的案件性質幾乎完全相同,都是被不法分子異地取款,不法分子用於取款的銀行卡和存摺都是偽造的,取款銀行都未能識別銀行卡或存摺真偽,唯一不同的是福州儲戶陳先生的存款是被人使用偽造的銀行卡取走的,而宿遷市民王斌的存款則是通過偽造的存摺取走的,顯然這並不構成實質上的重大差別,也不影響本案的案件性質和當事人責任。

  既然如此,為什麼兩地的中級法院卻作出了兩個不同的判決呢?“同案不同判”意味著必有一個判決是有問題的,搞清楚這一問題有利於指引普通公眾行為。

  在筆者看來,福州兩級法院的判決是比較恰當的,無論是其依據的法律精神,還是其據以作出判決的邏輯推論,都是沒有漏洞和無可挑剔的。而相比之下,宿遷市中級法院的二審判決在認定儲戶責任的推理上存在明顯的邏輯漏洞,其據以得出的結論不具有必然性和唯一性,因而令儲戶承擔四成責任依據不足。

  宿遷中級法院查明,王斌的存款是被人持偽造的存摺在湖南某銀行取走的,取款時輸入密碼與王斌預留的一致,但王斌不能保證沒洩露密碼。據此,二審認為,存款密碼只有本人知道,即便是開戶行操作人員,也無法通過電腦調取他的密碼,因此,王斌對密碼負有妥善保管的義務,正是因為他的不小心,才使密碼被他人知曉。王斌違反儲蓄合同的保密約定,對存款被冒領具有一定過失,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很顯然,宿遷中院在此犯了一個邏輯錯誤,“王斌不能保證沒洩露密碼”,怎能等同於“他不小心使密碼被他人知曉”?在公安機關尚未破案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得知不法分子到底是如何獲得密碼的,不法分子獲得密碼的方式除了儲戶無意洩露之外,也不能排除不法分子根據一般人設置密碼的規律猜中。法院讓儲戶對處於兩可狀態的案件事實承擔過錯責任,是説不過去的,也是有失公平的。

  不難看出,原本這兩個案件應當作出同樣判決,但由於宿遷中級法院在認定儲戶責任上犯了邏輯不週延的錯誤,強行讓儲戶為不能確定歸責于自己的過錯承擔了次要責任,才最終導致了“同案不同判”。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