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誠意的道歉,不能接受

時間:2011-03-24 15:21   來源:紅網

  在21日央視播出的《消費主張》節目中,錦湖輪胎(中國)董事長李漢燮面對全國觀眾鞠躬道歉,併發布了道歉聲明。他表示,公司會在最短時間內確定申請召回所有問題輪胎,但對於召回具體時間、具體步驟並沒有提及。據了解,此次輪胎召回事件在國內尚屬首例。(3月22日《京華時報》)

  錦湖輪胎大量使用廢料返煉膠的問題被央視“3.15晚會”曝光後,在輿論的強大質疑下,錦湖輪胎沒有正面回應,而是于17日發佈一紙官方聲明,否認央視的暗訪結果,稱生産線都嚴格遵循標準進行生産作業,央視的報道“欠準確”。及至18日工信部辦公廳發佈“積極配合有關監管部門進一步查處,在行業內舉一反三,引以為戒”的消息後,錦湖輪胎的態度才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董事長在媒體上公開致歉,但讓人遺憾的是,在召回具體時間、具體步驟等關鍵問題上,該公司含糊其詞,——這種沒有誠意的、遲來的道歉不應該接受!

  作為錦湖輪胎的使用者,我的做法是在該産品沒有召回前,自行到其他品牌店更換了輪胎,在國內汽車召回制度尚沒有完全執行到位的現實窘境下,作為消費者,只能用腳對“問題輪胎”投出自己不信任的一票。

  早在2005年3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就頒布了缺陷汽車産品召回規定;2010年3月15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再次發佈加強汽車産品品質建設、促進汽車産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總結世界汽車産業的經驗和教訓,企業要加強品質並建立召回制度。然而這兩次規定並沒有引起汽車生産行業的重視,問責的板子除了落在那些沒有流淌道德血液的企業屁股上,是否和政府主管部門監管乏力也有一定關係呢?畢竟,再好的規定、制度,沒有政府嚴格的監管,沒有企業不打折扣的執行,無異於一紙空文。

  有報道稱,錦湖輪胎並非在“3.15”央視的披露後才惡名遠揚,在業內早就已經臭名昭著。如此無良廠家居然能成為汽車輪胎行業的“領頭羊”,豈非咄咄怪事?對這樣流著非道德血液的企業,即便推高了當地GDP,又有多大意義呢?

  召回是對企業誠信的重大考驗。事實上,因為輪胎存在問題而進行召回,國際上早有參考案例。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福特公司發現旗下一款越野車型使用普利司通的凡世通輪胎存在安全隱患,不惜花掉30億美元,對所有配套凡世通輪胎的車輛進行了召回,這也使福特公司元氣大傷。或許有人會感到惋惜,但如果福特公司不召回的話,它只有一條出路就是破産。反觀國內現狀,因違法代價太低,一些汽車配件企業以次充好,拿消費者生命當兒戲,甚至屢屢突破法律底線,挑戰公眾神經,如此逐利行徑與謀殺無異。因此,讓那些造假企業因嚴重違規而付出高昂、慘痛的代價,恐怕是最好的結果。(王永改)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