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贏得下一個五年

時間:2011-02-28 23:54   來源:人民日報

    再過兩天,全國兩會就要開幕了。代表委員已陸續啟程,帶著人民的重托匯聚北京,共議國是,共話未來。

    兩會年年開,今年又不同。“十一五”規劃完成,“十二五”航程開啟,謀劃藍圖,把握未來,今年的兩會可謂繼往開來。

    這些天來,廣大幹部群眾通過媒體、網路,表達著熱切心情。人民網兩會的相關專題,留言已超過10萬條;兩會熱點調查,參加人數持續上升。正如網友所説:“不分會內會外,都是代表委員。”每一次點擊、每一條留言,都充滿了深切的期待。

    5000多名代表委員背後,站立著13億中國人民。能不能反映人民心聲,把百姓的期待帶到兩會;能不能做好調查研究,為改革發展積極建言,關係到能否把這次兩會開好,關係到“十二五”能否起好步,關係到下一個五年能否更好地回應群眾的期待。

    群眾期待的是,下一個五年進一步改善民生。房價物價、工資社保、看病上學、收入分配……兩會熱點調查中,群眾最關注這些跟自己密切相關的事。兩會上,政府會交出“民生答卷”,接受人民打分,也會繼續匯聚民智民意,破解民生難題。面對群眾的民生期待,代表委員理應在社會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好回應。

    群眾期待的是,下一個五年更好地科學發展。我們的國內生産總值已上升到世界第二,讓人自豪。但也要看到,按每人平均計算我們還相當落後,發展方式要加快轉變、經濟結構要大力調整、自主創新要強力推進,仍是負重爬坡、不進則退。群眾對發展的期待,就是對國家更強盛、生活更幸福的期待。這就需要代表委員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建言獻策,讓發展品質更高、發展步子更穩。

    群眾期待的是,在未來的發展中牢牢抓住歷史機遇。中國的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歷史經驗表明,這也是我們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時期。代表委員有責任把群眾對抓住機遇、趁勢而上的期待,化為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行動,從根本上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期盼。

    “十一五”時期,我們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專心辦好了自己的事情。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使我們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時機、保持了良好的勢頭。這樣的局面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十二五”的五年,關係到能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前進的路上,還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實現質與量的統一、快與好的統一、物與人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經濟總量攀升後,如何搶佔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制高點,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社會轉型期,如何更好滿足不斷增長的民生需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排除各種干擾,防範各種風險,不自滿、不懈怠、不折騰,抓住機遇,紮實奮鬥,不僅是群眾的願望,也是國家發展的關鍵。

    將人民的期待上升為國家的意志,是代表委員的責任。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確保兩會圓滿成功,回應廣大群眾的期待,凝聚億萬人民的力量,才能讓中國在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加奮發有為。(人民日報評論員)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