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媒體報道,從2011年2月17日開始,北京限房政令細則開始正式實施。至此,全國已有青島、上海、濟南、成都、北京、廣州和南寧市等省市從地方政令層面落實了國務院于2011年1月26日推出的旨在調控房價的“新國八條”之舉措。那麼,這些政令于民眾、于國家而言利弊何在、利弊之大小又如何?是否有利于遏制時下房價依然堅挺而繼續呈現抬頭之態勢呢?筆者覺得“限房政令”是一劑良藥。換言之,限房政令不僅可以遏制房價抬頭之態勢,而且可以改變眾多國人過于崇尚超前消費觀念。
何出此言,我們不妨先梳理一下最近幾年房價堅挺,甚至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因素究竟是什麼。筆者認為,首先對于家庭觀念甚重的國人而言,自有住房的意義往往非同尋常,因此眾多國人哪怕債臺高築,甚至從年邁體弱的父母牙縫里奪食,也不甘落後于他人而按揭購房。其次,正如2008年9月筆者于《迷戀房貸建愛巢未必能安居樂業》一文中所語:隨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隨著房地產開發商的“百般誘導”,隨著專家學者的“良苦解讀”,國人渴望買房子、換房子、住別墅的念頭愈來愈強烈,尤其是年輕人展望未來,或者直面婚戀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把“房子”,甚至“別墅”等話語挂在口邊,含在嘴里,懷在心上,放進夢里。換句話來講,在各方的“合力”撞擊下,國人普遍接受了包括按揭住房等在內的眾多超前消費之理念,即中華先哲所告誡的“寅吃卯糧”。
于是乎,就有了房地產開發商、房產專家等所稱的“剛性需求”。正因有此所謂“剛性需求”,即民眾客觀上能承受現有房價,故而房價高昂不肯低頭。再者,國內外炒房團,以及其它投資性購房等,也是促使房價高昂,保持堅挺態勢的重要因素。
如今,通過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的“限房政令”,我們不難發現,有關條款對炒房、投資性購房等而言是十分嚴格的限制。也就是說,此類抬升房價的因素將會隨著各地“限房政令”的落實到位,而走向衰落,甚至就此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
譬如,北京市的限房政令指出,對已擁有1套住房的京籍居民家庭(含駐京部隊現役軍人和現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家庭,下同)、持有北京市有效暫住證在北京市沒擁有住房且連續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非京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對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京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京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北京市有效暫住證和連續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的非京籍居民家庭,暫停在北京市向其售房。
簡言之,所謂的“剛性需求”者數量必然降低,按照市場規律,房價自然難保目前的依然堅挺而繼續呈現抬頭之態勢。據羊城晚報等媒體報道,2月17日,廣州等地房管局負責人表示,可能不一定參照截至目前限制最為嚴厲的北京市之相關做法,而調整其此前已經出臺的“限房政令”之內容。然而這畢竟只是一種可能。
但無論如何,“限房政令”的落地開花,有利于確立更加合理、科學之經濟結構。同時,在“限房政令”的撞擊下,國人的消費理念、投資理念等必然也會發生轉變。
然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然結合社會現實,通觀全局,“限房政令”定然利大于弊。其實,這也是不言而喻的。總而言之,筆者認為“限房政令”是一劑良藥,而利國利民。(羅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