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減國際會議 精減“國際城市”

時間:2011-02-15 13:59   來源:新華網

    有兩條相關消息可以放在一起來讀。一條是,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外交部近日聯合發出《關於嚴格控制在華舉辦國際會議的通知》,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管理在華舉辦國際會議。另外一條是,2010年8月揭曉的中國城市國際形象調查推選結果顯示,有655個城市正計劃“走向世界”,200多個地級市中有183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大都市”。

 

    這兩條消息一條是講要精減國際會議、國際論壇;另一條是指我國一些地方不切實際在建設所謂的“國際大都市”。國際會議與所謂的“國際大都市”,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國際會議的數量要精簡,國際大都市又將何去何從呢?

    我國200多個地級市,有180多個提出要建“國際大都市”,其中絕大多數根本不具備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基本條件。看看近些年來國際大都市的出籠經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許多地市正是通過花錢舉辦名目繁多的“國際論壇”、“國際會議”來推廣自身所謂的“國際大都市”形象。具體套路是,找一些不得不聽話的“冤大頭”企業出一部分錢,地方財政花大價錢來具體承辦,再請上幾個外國嘉賓、邀上大大小小諸多媒體出席,市委書記或市長在論壇上一番豪言壯語之後,一個“國際大都市”就拔地而起了。

    牛皮不是吹的,羅馬不是堆的。通過舉辦一兩次國際會議來製造國際城市,只能暴露出無知和浮躁。

    什麼是國際大都市?簡而言之,國際大都市是極少數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地市領導經常將國際大都市簡單化,把全球公認的一些標準變成當地市委書記市長們想當然的標準。也有一些地方的領導對國際大都市建設之難心知肚明,對本地能否建成國際大都市沒有把握,但出於虛榮心和形象工程的需要,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放出話再説。當地幹部、學者、媒體或有求於領導、或有畏于領導,或礙于情面,誰也不去戳穿這“皇帝的新裝”。

    從數量上説,中國目前階段適宜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戰略的城市不會超過20個。地級市、縣級市適合成為大城市周邊的衛星城,可以與大城市在功能上錯位發展。一些市適合提出較小但具有特色的城市戰略。地市領導們應該少舉辦華而不實的國際會議,轉而認認真真地研究本市與周邊區域的競爭合作關係。城市的口號小一點,城市特色更鮮明,競爭方向更清晰,無損於城市的形象和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納稅人少花冤枉錢,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