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普通人買車的治堵邏輯很危險

時間:2011-01-19 16:45   來源:羊城晚報

  浙江省政協委員周建橋提交《關於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建議》,認為,造成擁堵的主要原因是私家車增長過快。他在提案中建議限制不納稅、偷稅、漏稅的居民購車,“不為國家納稅,卻給國家增加額外的負擔,應限制他們買車。”同時,提高購車門檻,“只有企業或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個人才有購車資格。”(《東方早報》1月17日)

  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個人才有購車資格———這意味著,大多數的普通工薪階層沒有購車資格,只有富人才成。恕我直言,這種邏輯很荒誕也很危險,是一種典型的“有錢人邏輯”。

  “買經濟適用型車輛的人佔用的公共資源成本,如道路、車位是一樣的。為治堵,只能提高購車門檻,限制部分人買車,並通過優惠措施鼓勵他們使用公共交通。”按照這種邏輯,大抵可以推斷延伸出一系列的“消費門檻”———年收入低於20萬元的人不許乘飛機、不許坐高鐵、不準進星級大酒店……何以?套用上述邏輯,完全可以這樣振振有詞地回答:窮人或者普通人乘飛機浪費資源,乘飛機不如坐廉價實用的火車,“不給國家納稅卻給國家增加額外的負擔,應該限制他們乘飛機”。

  如果這種邏輯成立,不僅普通人的合法權利受到限制,還會對正常的市場秩序造成破壞性干擾。限制了普通人買車,實際上就是限制了中低檔經濟實用型汽車的生産和銷售,這會讓剛剛起步的中國汽車工業尤其是國産品牌的製造遭受重創。

  “有錢人開車,窮人和普通人坐公交車”———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但實際上卻充斥著財富的蠻橫,試圖利用財富實力進一步壓榨窮人和普通人的生存空間,以謀取更舒適、更豐潤、更充盈的富裕者權利。如果這樣的財富話語權主導了管理思維,無疑會加劇富人與社會大眾的“斷裂”,加劇社會的不平等。

  滿大街只有有錢人的豪華車,路或者不會那麼堵了,但大眾的心裏卻是添堵了。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是富人和窮人的和諧相處;一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是窮人與富人良性互動的結果。一座沒有了窮人的城市,富人也無法獨自生存。(陳一舟)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