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迷戀症背後的利益考量

時間:2010-12-07 16:31   來源:紅網
  12月5日,2011年度國家公務員筆試在全國同時舉行。據統計,2011年度公務員考試錄取率有所提高,今年錄取的人數是1.6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000人,報考與錄取比是63.6:1。
  
  儘管如此,今年的最熱職位仍然創下了4961:1的紀錄。這用“萬里挑一”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我國公務員考試的“事業”如此如火如荼,這種火爆程度,估計連美國大選也會黯然失色。每年居高不下、動輒百萬的公考大軍,實已説明吃“財政飯”已成了報考者們的集體理想,躋身公務員序列成為人們擇業中最大的“理性”選擇。
  
  但正如許多論者所痛批的那樣,“公務機關充滿了文山會海、例行公事、尸位素餐、鋪張浪費、樓堂館所、勾心鬥角、奉承拍馬”。而且近年來由於公務員違法違紀數據的激增,公務員這一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更顯糟糕。
  
  仕林之怪現狀,實在無法一一陳述。但每逢公考開考,大家何以如此趨之若鶩?個中緣由,大家也心知肚明。簡而言之,不外乎公務員有眾崗位所沒有的優渥而有保障的待遇,以及自我感覺“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
  
  關於待遇,我們可從一些地方政府近些年來的做法中窺見一斑——在老百姓嗟嘆“樣樣漲,就只有荷包不漲”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卻忙於給公務員加薪、給下海的公務員“保駕護航”出臺“優惠政策”,如昆明市2008年出臺“優惠政策”,重金鼓勵公務員下海,辭職者創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光看這些數字,就足以讓國人熱血沸騰,為那“萬里挑一”的公務員考試而為之一搏。
  
  當然,公務員的好處還不止于各種優惠“政策”,在“政治待遇”上公務員也要比庶民要“優渥”得多。就拿對公務員的行政處分來説吧,由於對公務員的處罰過輕,違法的低成本和小風險,甚至零風險,使得有的公務員敢於鋌而走險。只要公務員不搞得太大,大不了“撤職”,或“免職”作異地調任,那個鐵飯碗還是穩噹噹的,只不過暫時少了點職位補貼和失去利用權力私用公款的機會而已。
  
  就算犯了足以砍頭的罪,不是也還可以動用內部關係疏通疏通,從輕發落麼?比如2007年“上海社保案”的核心人物祝均一因受賄160萬元、挪用公款10億以及濫用職權三宗罪名只判了個18年有期徒刑。而那個來自上海的43歲“小姑娘”杜益敏在浙江麗水因非法集資7億元就落了個死刑。對此,資深網友十年砍柴撰文説這就是當官的價值:10—7=3(億元)。
  
  話又説回來,許多人考公務員的動機也並不全然是為著去做官撈油水、泡妞包二奶等逍遙生活,當初報考的目的也可能僅為一線生存著想而已。如今,就業壓力如此之嚴峻,趨利避害是人生存的本能使然,這本無可厚非。尤其是在人口膨脹、文憑泡沫化的中國,更是如此。
  
  儘管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曾指出:“博士、碩士都在機關裏做些收收發發的工作,都吃財政,不創造生産力,這意味著社會的倒退。”但淩空的道理和建議解決不了肚子問題,肚子問題不解決,過多地談“腦袋問題”(創造力)顯然不現實。
  
  事實上,公務員這只“碗”之所以如此“金光閃閃”,就在於當下之中國,權力已經佔據了分配資源的絕對優勢;“社會倒退”的背後是權力赤裸裸地高歌猛進。因而,如要根治公考中的這種“公務員迷戀症”、推動社會的活力,據前所述,簡單地説就是要“有破有立”——打破公務員這只“金飯碗”,從而讓別的“碗”也同樣值錢,同時提高公務員違法的成本和風險。只是,高層有這種“壯士斷臂”的決心嗎?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