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通脹須給地方投資熱降溫

時間:2010-11-30 15:03   來源:京華時報

  目前,國家層面的十二五規劃即將出臺,而各地也已經開始勾畫十二五期間本地區發展的宏偉藍圖。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在中央對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並未對增長指標提出具體的要求,但各地對經濟高速增長的熱情絲毫未減。一些地方不僅提出了經濟總量翻一番的目標,同時也推出了規模龐大的投資計劃。在防通脹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宏觀調控主要任務的時期,新一輪的投資熱潮恐怕會成為加劇未來通脹預期的新推力。

  長期以來,在中國的經濟增長過程中,投資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GDP每年平均增長9.7%,投資的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佔到36.7%。在遭受金融危機衝擊明顯的2009年,投資對GDP的貢獻率更是高達92.3%,對GDP的拉動為8.0個百分點。

  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看,投資過熱往往是引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比如在1985~1988年期間,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最高達38.8%,年均超過25%,結果在1988年和1989年,通貨膨脹率均超過了18%,造成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通脹高峰。在整個“八五”期間,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更是達到驚人的年均36.9%,最高的1993年甚至達到61.8%。狂熱的投資引起了生産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居民消費品的價格也迅速飆升。1993年,通脹率超過了14%,1994年的通貨膨脹率直接躥上了24.1%,這也是改革開放32年來的最高記錄。

  2008年年底,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的城鎮固定資産投資規模迅速擴大,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均在30%以上,今年雖有所下降,但也依然保持在24%以上。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出現了逐月攀升的勢頭,到十月份一舉達到了4.4%的水準。目前雖然通脹指數並不在歷史的高位水準,但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通脹預期十分明顯。

  在總需求中,投資需求的膨脹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需求形成擠壓。雖然在總需求中投資需求的比重長期保持在30%~40%之間,但消費需求卻出現了下降趨勢。這與我國擴大消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宗旨相違背。和消費需求相比,投資需求存在著強大的內在動力,這是因為在預算軟約束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普遍存在著強烈的“投資饑渴症”。而形成“投資饑渴症”的原因有多種,比如追求更高的以GDP考核為核心的政績、從中央政府中獲得更多的財政補助與稅收支配權,以及更多的權力租金等,都是地方政府産生投資衝動的動因。

  因此,要緩解乃至徹底消除地方政府的“投資饑渴症”,最重要的就是儘快轉變政府的職能和角色定位,從“公司型政府”、“投資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經濟的發展固然需要大量的投資推動,但投資的主體應該是企業而不是政府。如果在投資領域出現了“鳩佔鵲巢”的現象,那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目標就很難實現,而遏制通脹、提高民生品質的政策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李長安)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