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有貧困縣“打腫臉充胖子”

時間:2010-09-30 09:50   來源:《工人日報》

  前不久,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聯合申報的“中國丹霞”地貌“申遺”成功——據9月27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在此次“申遺”所付出的10億元中,湖南崀山省級貧困縣新寧縣承擔了4.5億元。對于2008年財政收入才剛剛突破兩億元的新寧縣而言,這樣的“破釜沉舟”堪稱“大手筆”。

  新寧縣的這個“大手筆”,說白了就是在“打腫臉充胖子”,如同國家級貧困縣海南陵水規劃多個高爾夫球場、內蒙古某貧困縣60億元建爛尾樓、山西某貧困縣修建天價“鳥巢”文化宮、江蘇某貧困縣耗資5000萬元建“山寨悉尼歌劇院”等行為一樣,都不是務實之舉。

  貧困縣為何總是“打腫臉充胖子”呢?

  首先是緣于發展條件受限。發達縣市相對容易享受到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往往越發展越好;貧困縣市由于條件限制,不容易爭取到“優惠”。如此一來,貧困地區要麼“守老本”,要麼想辦法另辟蹊徑。實際上,大手筆“申遺”就是典型的“大躍進”思維在作怪。

  其次是緣于扭曲的政績觀。受GDP指揮棒的左右,一些地方官員鐘情于經濟數字的增長,大搞“面子工程”,上馬“空殼工程”,甚至不惜竭澤而漁。

  在貧困縣“打腫臉充胖子”的背後,暴露出的是決策者的浮躁心態和短視行為。而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平衡政策,落實幫扶,切實幫助貧困縣突破發展困境。同時,規范決策程序,讓多方的監督力量約束少數人的“衝動”之舉。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