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被毀是對申遺熱潮的莫大反諷

時間:2010-08-18 10:27   來源:紅網

  安徽泗縣近千年的釋迦古寺被曝因開發地産遭破壞,原址通過競價拍賣,成當地“地王”。記者來到泗縣釋迦寺發現,古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設的商品房。釋迦寺距今有900餘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釋迦命名的寺廟。更令人痛心的是,泗縣釋迦寺被毀並非孤例,全國多地已多次發生“毀遺”事件。(《新京報》8月17日)
  
  “閒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從江蘇鎮江入圍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宋元糧倉遺址,到安徽泗縣近千年的釋迦古寺,一些地方頻頻爆出文物古跡在商業開發中被毀事件。釋迦古寺讓位商品房開發,只是這其中的一個縮影罷了。
  
  想想我們對待文物遺址的態度,實在有些可悲。這段時間中國申遺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申遺真的是為了保護文物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申遺的最終目的還是帶動地方財政收入。具備“申遺”條件的文物都被申遺去了,而類似于釋迦古寺這樣不具備申遺條件的文物遺址,恐怕只能被滾滾的商業開發浪潮沖毀了。
  
  當這些文物遺址不具備申遺條件,不能靠世遺的名號為地方政府帶來收益時,這些古建築對地方政府的吸引力遠不如房地産開發。房地産開發能給當地政府帶來GDP,重點地段的房地産開發也能為地方政府帶來人口紅利,能吸引更多“高素質”、高收入的人群入住此地,也必然會拉動當地的就業,最終會體現在稅收和GDP等硬性指標上,也間接的帶來了某些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
  
  而相比之下,對於泗縣近千年的釋迦古寺來説,它既不符合申遺的條件,申遺的經費也不是當地財政所能承受的,所以釋迦古寺對於當地政府來説只是帶有“負擔”的文物。這樣一個文物的存在需要當地政府投入很多錢去維膳。在當地,這近千年的釋迦古寺只是單一的古寺,它也不具備擔負當地旅遊業開發的重任,所以,對當地政府來説,它有可能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只投入沒有産出的古寺,自然也間接導致當地縣政府只顧眼前利益而完全忽視其社會利益和歷史意義了。2007年7月,泗縣國土局按領導要求對包括釋迦寺在內的25畝土地競價拍賣,最終以1150萬元成交,成為當地的“地王”。這也驗證了,地王的吸引力遠大於文物保護的吸引。
  
  按照有關法規,當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出現衝突時,經濟建設應該為穩步保護讓路。而作為有法可依的當地文物部門,對千年古寺的破壞無動於衷,甚至只能默許,足見當地政府對文物的輕視程度到了何種地步。而開發企業敢於冒天下之大不為毀壞古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地方政府背後“撐腰”。
  
  能申遺的都被地方政府竭盡所能不遺餘力地去申遺了,不能申遺的只能眼巴巴地等著房地産開發或者其他開發來毀滅,無論申遺還是毀遺,它們都是為地方經濟增長服務的工具。或許,這就是中國的文物目前的命運。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