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業率統計客觀正確是查無對證

時間:2010-08-18 10:26   來源:紅網

  8月10日本版刊登了有關高校就業率統計問題的報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高度重視,來函就有關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及就業統計工作情況做了説明,並回應稱:高校就業率統計客觀準確。(《人民日報》8月17日)
  
  近年來,高校就業率統計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媒體和畢業生紛紛揭露出就業率造假的各種方法,“被就業”更是成為2009年的流行詞語。在這麼多的事實面前,教育部關於高校就業率的統計數字依然居高不下,並且振振有詞的説他們的統計客觀準確。為什麼教育部的嘴如此之硬呢?第一、就業率關係著教育部官員的政績;第二、就業率統計涉及的內容、學校、人員太多,完全就是查無對證。
  
  就業率是反映現代高等學校教育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對各項教育改革措施的一個驗證,因此這也是教育部官員政績的一個方面,所以教育部就把就業率作為衡量高校工作、評估辦學品質的重要指標,進而影響教育經費的劃拔。當就業率成為高等院校發展的“生死線”時,弄虛作假、玩數字遊戲也就層出不窮了。這樣必然就造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學校弄虛作假製造虛高的就業率,讓學生“被就業”來換取畢業證,學校以此取得擴招和大量經費;教育部則用一個數字來證明教育改革措施的正確,展示我國教育事業欣欣向榮的情景;學生則成為數字和擴招的犧牲品,一邊在教育部的統計裏面“被就業”,一邊站天橋鑽人群擠人才市場……
  
  雖然教育部發佈的高校就業率只是一個單純的數字,沒有任何翔實的材料做支撐,但它依然敢在公眾的質疑面前説那是客觀準確的。因為我們也只能在口頭上討伐質疑,我們並沒有辦法來求證那些數字的真偽。教育部的就業率統計是對全國上百所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統計,我們無法準確的獲得所有學校的就業率數據;雖然各個省都有本身就業率的統計,但發佈這個數據的部門也是五花八門甚至是有關部門;另外,教育部納入就業率統計的就業形式包括7種:簽訂就業協議書、簽訂勞動合同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藝術類自由職業)、定向委培、升學、出國(境)和參加國家地方項目就業。在這裡面,靈活就業是很難統計的,尤其是藝術類自由職業,我不知道教育部是怎麼統計出來的。千萬別説教育部運氣很好,抽樣調查了比例最高的那部分人。最後,“被就業”的學生們畢業後就奔向了五湖四海,電話號碼也更換了,誰能來查證他們的就業情況呢?
  
  我們來看一下下面幾個數據:《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截至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同比去年增長4.2個百分點;實現就業人數455.6萬人,同比增長40余萬人;8月3日《北京晚報》報道,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已近9成;7月19日《南湖晚報》報道,嘉興四高校就業率超92%;7月30日《雲南網》報道,記者從2010年雲南省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了解到,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了70.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6個百分點;《楚天金報》報道,省教育廳、省人社廳、團省委聯合通報今年湖北省高校畢業生畢業就業狀況——今年我省35.5萬高校畢業生,截止到2010年7月1日,就業率已達77.02%……就我所能找到的這些數字而言,我只能説教育部太膽小了,72.2%的數據是怎樣客觀準確的從這些數據中提煉出來的?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