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臺灣一週侃:當民進黨的野心辜負了民眾的期待

來源:台灣網

2017年09月01日 16:37:00A

 

點擊收聽《臺灣一週侃》→ 

  各位好,歡迎收聽全新一期的《臺灣一週侃》,我是小小。

  本週一是七夕情人節,情侶們都在到處秀恩愛,島內的藍綠民代們也不甘示弱,但人家上演的是“打是親、罵是愛”的愛恨情仇大戲。本週臺灣民意機構臨時會繼續審查“前瞻特別預算”,先有藍綠民代一度爆發肢體衝突,後有國民黨民代絕食抗議力擋“前瞻”,但這些都阻止不了民進黨強推“錢坑政策”的野心。不僅如此,民進黨的野心還體現在其能源政策上。當初信誓旦旦、震天響的“非核家園”口號,如今被一句“這是高難度挑戰”輕飄飄地帶過,還要把核二廠2號機當作供電的“最後手段”。如此神轉折連讓我等係安全帶的時間都不給,在客觀現實面前,當民進黨的“野心”辜負了民眾的期待,遇到“發夾彎”再正常不過了。

  藍綠民代七夕節“打成一片” 民進黨強推“錢坑政策” 

  每隔幾天,臺灣民意機構總要上演一齣大戲,朝野民代們真槍實彈上演扇巴掌、襲胸……這兩天,我們又看到了這種全武行式的“協商”。臺灣民意機構第3次臨時會近日處理“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首期1089億新台幣特別預算案,七夕情人節當天,藍綠民代為此一度爆發肢體衝突。衝突約15分鐘後才開會,繼續上演表決大戰。

  國民黨民意機構黨團總召林德福表示,他收到的情人節禮物就是被民進黨民代“過肩摔”。國民黨民代盧秀燕在臉譜網(Facebook)上指出,民意機構表決第一期“前瞻預算”,民進黨優勢強制通過。1089億元新台幣的預算只有29張紙、不到0.5公分。民進黨在情人節送每人4735元新台幣,拿臺灣人的負債,綁民進黨的樁,她問大家,情人節,你快樂嗎?

  民進黨團為加快腳步,通過提案,直接進入24小時“不斷電”表決戰,直至29日淩晨5時才休息,9時又繼續表決。不得不佩服有的人身體真的倍兒好,這麼大強度的工作,還有精神罵人。29日下午,會議進行中,民進黨民代邱議瑩指著國民黨民意機構黨團書記長林為洲大罵“你們跟吳敦義一樣都一副賤樣”,林為洲則反嗆“你們的才是垃圾計劃”,雙方一度爆發衝突。邱議瑩有踹門、污辱臺灣少數民族等惡行紀錄,現在又口出穢言,這樣的執政黨民代,根本是蔡英文民調低迷的最佳豬隊友。

  另一邊,國民黨民代不滿民進黨在民意機構臨時會處理“前瞻預算案”強姦民意、多數暴力,于29日晚間起禁食抗議。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往探視絕食民代時,高分貝痛批民進黨:“這不是‘獨裁’,什麼是‘獨裁’?”更表示要反對“獨裁”,要讓民進黨知羞恥。民進黨以曲解議事規則、多數暴力、不斷電錶決等手段完成“前瞻預算”審查,臺灣未來將難有寧日。

  今年3月份,蔡英文當局提出所謂的“前瞻計劃”,宣稱要以8年的時間,合計投入逾8824億元新台幣,推動軌道、水環境、綠色能源、數字化及城鄉等五大領域建設。其中軌道建設相關投入佔據一半,預算高達4000多億元新台幣。該決策被島內藍營、輿論界、學界輪番指責為“撒錢計劃”、漏洞百齣、“榨幹財務、債留子孫”、選舉“綁樁”。

  民進黨為何火急火燎通過“前瞻計劃”?據報道,8824億元新台幣對於財政捉襟見肘的臺當局而言不是小數目,要拿出近萬億元新台幣進行投資更應謹慎小心。而所謂“特別預算”其實就是“舉債”。

  “前瞻計劃”最大的爭議,就在為什麼突然要花8824億元新台幣?龐大的財源從何而來?臺當局提出的數字前後矛盾,同類型的不同專案之間,預算邏輯遍佈不一致的差異。更糟糕的是,縣市政府拿到鉅額預算,卻沒有縣市首長站出來仔細説明計劃的重要性與預期效益,反而是臺當局行政機構發言人徐國勇面對指責,怒斥“如果有哪個區域民代認為該縣市建設不需要,你就大膽講出來!”更坐實了臺當局以預算大餅淹死縣市政府,政治綁樁的質疑。

  面對各界都在批評“前瞻”等於“錢坑”,“蔡英文們”應該要體認到民意對債留子孫的疑慮,一個不斷強調撙節與財政健全的當局,突然變臉成為一擲千金的富家豪放女,民眾需要一個説法!

  “非核家園”有挑戰?臺當局政策或迎“發夾彎”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林全27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未來若有可預期的電力缺口,將以重啟核二廠2號機作為“最後手段”。是的,您沒看錯,在能源政策上,民進黨當局又耍出了一個大大的“發夾彎”。

  林全當天在談到供電問題時,更進一步承認“2025年非核家園是高難度挑戰”。終於,在現實面前,蔡當局看明白了其能源政策的目標很難達成。但是此話一齣又引發許多人打臉,畢竟民進黨過去就是用反核這個神主牌成功動員民意,上臺執政之後,卻無法提出穩健的供電方案,而今又要重啟核電。可以看出,民進黨對於攸關臺灣民生的重大能源政策,還是試圖用口號治理的方式來回避。

  臺媒表示,歡迎臺當局務實調整錯誤的政策,但也坦率指出,綠營的能源政策其實已近破産,林全行政團隊還需要做更全面、更有彈性的備案,確保電力供應無余、價格穩定,而且對環境的傷害最小。

  電力危機的實情,比林全的理解更嚴峻萬倍。蔡當局1年多來全力推動綠電,特別是離岸風電,雖然吸引不少島外業者來臺探路,但面對嚴峻的生態傷害、對環保的衝擊、與輪船航道重疊問題、漁業補償問題等都遲遲無法解決。加上行政流程冗長,已有不少業者打退堂鼓,後續還有施工難度問題要克服,依照國際專業能源團隊的預估,2025年綠電比例只能增加到不到10%,目標值的一半都不到。

  若未來遇到供電不足,即使蔡當局要啟動核二機組,但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也很多。核一尚未到除役年限卻停機的機組,為何不能也加入發電?再來更要面對30、40年的核電機組能用,為何新建完成、技術更新、安全更高的核四不能用?綠營過去寧可冒限電風險亦不願重啟核電,其實就是怕要面對這一連串的質疑,但在815大停電之後,蔡當局終究要面對這個問題。

  評論指出,綠營的能源政策其實需要全面“發夾彎”。保證穩定供電的支票已經跳票,不漲電價的支票也很危險,現在靠的是逼迫臺電儘量吞下成本、降低獲利,甚至可能必須吞下虧損,但未來成本高的天然氣與綠電比重增加後,電價終究非漲不可,林全在受訪時要強調“臺灣電價很低”,其實已讓人有“預留伏筆”的聯想。推動中的綠電與天然氣電廠,顯然進度不可能如預期,未來用電又會持續正成長,電力缺口必然擴大,蔡當局是該務實考慮以核電補足電力缺口的必要。

  林全説當局已興建數個新電廠,可補電力不足;但這些電廠不論是燃煤或天然氣,都是排放與污染高的火力發電。未來即使新電廠順利完成發電,全臺排放與污染必然增加。由此又引發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臺灣到底該以廢核或減碳優先?事實上島外環保團體幾乎無一例外,都把減碳列為優先,廢核則是次要目標。瑞典曾通過廢核,現已放棄廢核,決定維持40%核電、40%水力發電的結構,併發展其他綠電、盡力減少火電使用,原因就是減碳優先。

  蔡當局與島內環保團體是否該就此議題好好討論一番?如果決定廢核,全臺就必須有承受更嚴重的碳排放與污染的心理準備。既要廢核又要減碳降污染,尚無已商業運轉的技術可以做到。官員與反核人士提出許多尚在發展中、甚至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的新技術,只能作為政策願景,卻不能作為實際政策。唯有根據現況,拿掉反核神主牌,務實檢討修正能源政策,才能讓臺灣免於在缺電限電或增加污染與碳排放量的災難中二選一。

  以上就是本期《臺灣一週侃》的全部內容,感謝收聽,再見!(本音頻及文章係台灣網網友小小投稿,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吳曉寒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