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一週侃特輯:“一帶一路”來啦!

來源:台灣網

2017年08月18日 16:12:00A

 

點擊收聽《臺灣新聞晚播報》→ 

  各位好,歡迎收聽《臺灣一週侃》——“一帶一路”特輯,我是小小。

  要説現在最火的一個熱搜詞,必然是“一帶一路”。朋友圈、電視新聞、報紙雜誌,到處都能看到其相關內容。5月14日,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北京又將迎來一個歷史與未來交融的盛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一帶一路”是迄今為止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産品。時間倒回到三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倡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放飛“一帶一路”夢想。數據顯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吸引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中國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就共建“一帶一路”簽署了合作協議。而在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還有望再與近20個國家和20多個國際組織商簽合作文件。

  對於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來説,參與“一帶一路”,就是與機遇對接,特別是有助於搭上中國快車,享受合作共贏之利。上個月,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就有記者提問,臺灣會否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一場國際活動,參加論壇活動的各國代表都是應主辦單位邀請前來。我們已經多次做過表示,歡迎廣大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共用發展機遇,這個態度沒有改變。

  面對如此利好的發展契機,廣大臺胞們怎可錯過?作為在大陸西部工作和生活的臺商,臺泥(貴港)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辰嘉認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會獲得很多發展機會。廣西是“一帶一路”倡議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建的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而要形成經濟走廊,就要加強互聯互通,即鐵路、公路、機場、水運和資訊港的建設。

  宋辰嘉説,“這些建設,給我們企業提供了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舞臺,我們所生産的水泥在本地就可以賣掉。”同時他表示,如果臺商到大陸西部投資,人工成本和東南亞相差不大,而且語言相通,行政高效。“我個人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尋找商機,對臺商來説應是上策。”

  因為“一帶一路”,臺商何玉玲42歲時毅然辭職創業,在重慶創辦“臺灣直購網”,這是大陸西南地區首個主營臺灣商品的跨境電商平臺,3年來已引進數百家臺灣企業合作開展跨境直購貿易。這只是何玉玲事業的起點。她看中“一帶一路”商機,計劃依託重慶便捷的物流通道,向西輻射中亞以至歐洲,向南輻射東南亞。

  目前,“臺灣直購網”已啟動打通兩岸和中亞跨境電商往來的新商機,拓展歐洲和東南亞市場的計劃也已提上日程。何玉玲表示,臺商參與“一帶一路”需要跨境電商來連結。現在全世界都在響應“一帶一路”,如果臺灣再不及時參與,將會變成孤島,自我邊緣化。

  67歲的臺商曾正堅,也正搭乘“一帶一路”東風,到非洲大陸進行第三次創業。“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在非洲投資有10多年經驗的曾正堅,擴大了自己的規模。他説,“‘一帶一路’有補貼優惠,同時,我們與在非洲的中國使館接觸,也得到了肯定和支援。”

  兩年多來,曾正堅看到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工業園在非洲建成投産。他表示,“大陸非常支援我們,積極為我們鋪路,為我們走出去提供了資訊和平臺,我們的心裏也更紮實,更自信。”曾正堅笑言,“一帶一路”也是培養“商二代”的絕佳平臺,現在,他的兒子在非洲搞經營,女兒負責非洲的投資,侄兒在當地工廠做管理,一切都非常好。

  在臺灣網友看來,大陸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即將召開的論壇,呈現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道發展的大好局面。而蔡英文當局這陣子也沒閒著,只不過是在忙著“毀掉”臺灣。當初敲著鑼、打著鼓提出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完全不切實際,紙上談兵,執政一年,無力提振臺灣經濟,改善民生,導致蔡當局民調屢創新低。

  有臺媒評論指出,若要説所謂“新南向政策”能否抗衡“一帶一路”?從各方面看來,顯然都毫無機會。先不説別的,就説“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發展對接。以東南亞國家為例,包括越南的“兩廊一圈”、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等,都與“一帶一路”實現對接;而且“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正是東南亞國家走向全球價值鏈中心的機遇所在。所謂“新南向政策”目前無此規劃,將來也不可能做到。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研究員吳為在評論文章中指出,臺灣怠于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癥結在於頑固的意識形態因素和政治民粹主義作祟。國民黨在臺執政時,雖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持一定保守態度,但仍提出了兩岸可協商討論的意見。民進黨上臺後,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明顯的排斥心理,實際上採取了擱置不理的做法,其根本原因在於害怕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會被大陸“牽著鼻子走”,擔心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程度提高,民眾交流情感上升,進而影響其“臺獨”幻想。

  臺灣企業及民眾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不一定只看民進黨當局的臉色。儘管臺當局對參與建設消極被動,但未必能阻撓臺灣企業及民眾參與的熱情,很重要的是因為“一帶一路”倡議本身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重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

  在臺灣,人們嚮往著“小確幸”的日子,但卻忽略了穩定與繁榮的經濟狀態才是“小確幸”的重要基礎。能否加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可能關乎臺灣未來數十年的經濟發展,關乎臺灣人民的切身福祉,關乎臺灣的幸福能否真正“確定”。過去,臺灣人民曾靠自己的辛勤汗水贏得過確定的幸福;現在,主動權依然握在臺灣人民自己手中。

  以上就是本期《臺灣一週侃》的全部內容,感謝收聽,再見!(本音頻及文章係台灣網網友小小投稿,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吳曉寒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