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臺媒盤點政治人物喊“退出政壇”六模式 原來都是嘴炮!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4月20日 09:47:00A

  台灣網4月20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有意參選臺北市長的民進黨“立委”姚文智昨天表示,如果他代表民進黨參選卻得到第3名,將永久退出政壇。不過過去也曾有許多政治人物因各種理由、揚言要退出政壇,歸納原因,大概有六種不同的模式。只是不管什麼模式,多數説過要退出政壇的,其實後來許多都仍活躍在政治領域。

  模式一:競選承諾

  2006年12月9日,當時參選臺北市長落敗的宋楚瑜在敗選後宣佈“即日起退出臺灣政治”不過,宋之後仍繼續擔任親民黨主席,並參選了2012、2016兩屆臺灣地區領導人。

  今年3月李敖過世後,宋楚瑜在臉書透露,當初他説退出政治後,李敖曾寫信勸他不可退出臺灣政治,“雪中送炭的,才是真朋友,我對大師的俠士之風,感念不忘。”

  除了宋楚瑜,另一位以“退出政壇”許下選舉承諾的是謝長廷。2008年1月,謝長廷在“立委”選舉民進黨大敗之後表示“‘大選’我自己負完全責任,我不推任何責任,‘大選’失敗我就退出政壇。”後來謝敗選,一度遠離政壇。

  不過2010年7月,謝長廷當選民進黨中常委,後來,他就在自己主持的廣播節目中,為自己未守“退出政壇”承諾公開道歉。謝當時説,他對很多認為他不再管政治的人表示抱歉,“沒有什麼話好講,選擇該做的事,就是要做,做自己要做的事。”

  2010年臺灣地區五都選舉,國民黨高層點名朱立倫應戰新北,讓臺北縣長周錫瑋頗不是滋味,周錫瑋因此嗆聲,“若沒參選新北市,我會完全離開政治。”後來黨中央仍提名朱立倫,有意延攬周錫瑋入閣,周予以婉拒,説自己要“裸退”。

  不過周錫瑋今年重出江湖,爭取下屆新北市長黨內初選。對當年退出政壇的承諾,他解釋當年是顧及黨的團結,退讓給比他更有才智之人,但強調“裸退不是退出政壇,而是給自己一個真正自省的機會”,以此證明參選決心。

  模式二:展現清白

  2004年,前陳水扁辦公室副秘書長陳哲男兒子、民進黨“立委”陳其邁痛斥在野黨將他和家人合資購買的“海洋帝國”房子,從市價2千多萬元(新台幣,下同),説成6千萬,根本就是惡意抹黑,他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作擔保,強調自己的清廉,“什麼時候説我介入任何公共工程的關説,舉出一件我立刻退出政壇”。這個為了展現自己清白而允諾退出政壇的模式,也有不少例子。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曾兩次為自清而説要退出政壇。第一次是“立法院”2013年6月通過“會計法”修正案,引起社會反彈,代表民進黨參與朝野協商的柯建銘成眾矢之的,不少基層黨員要他下臺、退黨,民進黨團當時決議以黨團名義提復議,柯與幹事長潘孟安、書記長邱議瑩併為引發紛擾向社會鞠躬致歉;柯強調“假如我一人獨斷,不是辭總召而已,我退出政壇都可以!”

  第二次則是柯建銘2016年發表新書《大局,承擔》,書中寫15年“總召”任內,通過2千件法律案、5萬件議案、參與5百場協商,天天都像在考大專聯考一樣;只有他一早起床,就是在思考如何對付國民黨。他也強調,如果有喬任何利益在自己身上,馬上就退出政壇。

  在藍營方面,2017年國民黨主席選舉打得如火如荼,參選人詹啟賢爆料有賄選綁樁情形,當時的參選人之一吳敦義強調,百分之一萬跟他沒關係,“我不可能賄選”,只要有人能找到任何一場他去參加的餐會是他請客,他請那個人一百次,而他若從過去到現在有所謂賄選綁樁,他就退出政壇

  模式三:生涯規劃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在退休的前一年,接受倫敦金融時報亞洲版專訪表示,卸任退休後將從事幫助弱勢團體的工作,並且到山區傳教。這是一個最典型因為有不同生涯規劃,宣稱卸任後將退出政壇的例證。

  另外,曾擔任9年屏東縣長的曹啟鴻,因關心環保、推動養水種電等施政,被喻為“環保縣長”。曹在2014年縣議會答詢表示,卸任後不會再從政,也不會再投入選舉

  在國民黨方面,2014年臺中市長連任失利的胡志強,中斷連任三屆、創下臺灣民主史上地方首長最長任期的紀錄,他後接受媒體專訪時正式宣告退出政壇,並在臉書宣佈轉戰媒體。

  不過,這三個例子的主人後來都並未兌現承諾。李登輝卸任後離開國民黨,後成為臺聯黨精神領袖,迄今超過九十高齡仍活躍于政壇。曹啟鴻則在2016年民進黨當局執政後,被延攬入“閣”,出任“農委會主委”。

  胡志強則在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擔任朱立倫競選總部主任委員。後來洪秀柱接任國民黨主席時,他也擔任副主席一職。

  模式四:爆料取信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2004年質疑連戰女兒連惠心,將戶籍從臺北市遷入臺北縣淡水,就是為了逃稅。在連惠心出面否認後,段宜康賭上政治生命,強調他説的是事實,而不是傳聞。如果從來沒有逃漏稅的事實,“我願意立刻退出政壇,辭去‘立法委員’的職務”。這種在爆料時賭上政治生命的,通常是為了加強自己爆料的可信度,也成為另一種模式。

  最近的例子是桃園綠黨市議員王浩宇日前在臉書上爆料,“時代力量”臺北市黨部黨工持有毒品。王浩宇質疑,涉入毒品案的黨工持有大量毒郵票,“若非是販毒、運毒,一般不會持有大量毒品”。他也呼籲,林昶佐及其助理,甚至是他本人與助理,都可以去驗尿自清,同時許諾“若沒有這件事,我願意辭去議員退出政壇”。結果後來果然證實確有此事。

  模式五:以示負責

  2006年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曾揚言“半年內治安若不改善就退出政壇”。這種為了政策成敗而許諾退出政壇的,也所在多有。

  2008年,“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涉入臺灣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建交”款遭中間人侵吞疑案,他透過“新聞局”發表退黨聲明指出,即日起,退出民進黨,並將在近日離開政府後,永遠退出政壇。

  不過2016年“大選”,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民進黨也首度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邱義仁再受重用、出任“亞東關係協會會長”。蔡英文後來召開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成員也納入邱義仁。

  2009年“立委”選舉,民進黨刊登報紙廣告,以高鐵為背景,並列出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名單、照片,呼籲選民返鄉投下捍衛臺灣、守護家園的一票。但廣告內容漏列陳亭妃、遊祥耀及陳金德等三位候選人,民進黨文宣部主任謝欣霓公開向三人道歉,坦言這是她從政以來犯下最大的錯誤,鄭重向這三位候選人致歉;若這三人因此落選,她願負全責,也願為此退出政壇

  模式六:為人背書

  多數許下退出政壇政治承諾的,都是為自己。但也有少數是為別人背書。例子之一是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及夫人吳淑珍涉公務機要費,鬧得沸沸颺颺。時任民進黨“立委”蔡啟芳為力挺扁珍,挂保證兩人行為絕對無罪,若被判有罪,他願意退出政壇。後來扁珍果然獲判有罪,蔡啟芳也真的退出政壇。

  將代表民進黨參選新北市長的蘇貞昌,2005年12月2日,因當時參選臺北縣長的羅文嘉捲入走路工事件,羅宣示若發走路工就退出政壇,蘇貞昌也曾親自為羅背書保證,説他願負這個責任,若羅買票或授意買票,“我也退出政壇”。

  另一個知名的例子,是2013年民進黨前秘書長吳乃仁與前“立委”洪奇昌因臺糖土地低價出售案涉背信罪遭起訴。同屬新潮流係的時任臺南市長賴清德哽咽表示,這是一個冤獄,他願意以個人的政治生命保證吳乃仁與洪奇昌的清白,兩人如有任何不法,他願意退出政壇

  不過洪其昌吳獲判無罪,吳乃仁則以背信罪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但賴清德卻未兌現承諾退出政壇。此一政治事件,後來還引發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謝龍介緊咬賴清德。(台灣網 娟子)

責任編輯:郭碧娟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