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太陽花”等22人再被判無罪 臺媒:離譜判決後患無窮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3月14日 14:13:00A

  學生團體佔領議場,並隔著門與警方對峙。(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3月14日訊  島內2014年3月18日爆發震驚各界的“太陽花學運”,數百學生霸佔“立法院”、癱瘓議事運作。然而,這在外界看來公然違法的行為,經臺法院幾度審理,竟都被判決無罪!臺灣《中國時報》批評,這樣的判決帶給社會的不是安定,而是後患無窮!更有部分人士痛批判決太離譜,悖離民意,將造成社會永無寧日。

  綜合臺媒報道,4年前的“太陽花學運”攻佔“立院”議場長達24天,“時力立委”黃國昌、“學運”頭目林飛帆、陳為廷等22人遭起訴涉嫌煽惑他人犯罪等罪,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將黃等人判無罪,檢方不服提起上訴。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高等法院”13日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將22名被告全判無罪。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依島內“速審法”規定,檢方上訴三審受限制,本案幾乎無罪確定。

  據“東森新聞雲”梳理報道,本案源於4年前,前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在“委員會”用30秒時間宣佈完成協議審查,引爆“院外”抗議的學生、民眾不滿。3月18日晚間,陳為廷、林飛帆等人兵分3路衝入“立院”佔領議場,並主張行使“公民不服從”權力。3月23日另外一批學生轉攻“行政院”,4月11日又有另一批民眾“路過”臺北市警察局中正一分局。臺北地檢署偵辦後,將案件切成3部分,分別提起公訴。

  其中318佔領“立院”部分,檢方起訴22人後,臺北地院一審破天荒採用學説中的“公民不服從”理論,認為黃等人的行為符合該理論7要件,全數判決無罪。臺灣“高等法院”13日上午二審宣判,認為此案源於“立委”議事程式有瑕疵,才導致佔領“立院”的抗議事件,過程中雖有與警察發生推擠衝撞,但抗議者並沒有手持器械攻擊,黃等人無犯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無罪。

  “太陽花學運”頭目黃國昌等人一審被判無罪。(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至於323攻佔“行政院”行動,檢方起訴132人,政權輪替後,臺當局“行政院”撤回對大部分被告的告訴,但法院仍審理非告訴乃論罪部分;去年4月間,將11名被告分別判刑3到5月,目前上訴二審審理中。另外411路過中正一分局部分,檢方起訴4人,一審4每人平均有罪,去年8月二審改判1人拘役、1人緩刑、另2人無罪,這部分已先行確定。

  據《中國時報》報道,對於此次318佔領“立院”的二審判決結果,部分人士痛批太離譜,指判決悖離民意,將造成社會永無寧日。

  參與佔領行動的學生在議場內興奮地合影。(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報道,臺灣高院聲稱,檢方沒有起訴黃等人佔領“立院”的行為,所以沒有抵抗權、“公民不服從”運動等法律爭議。換言之,只就檢方起訴煽惑犯罪、集會遊行、侮辱公署及妨害公務等“攻”的行為審理,厘清被告是否構成違法行為。

  合議庭稱,本案導因爭議性的議事程式,被告等人選擇到與社會大眾日常生活影響較小的“立院”聚集,表達對“立委”粗糙議事的不滿,屬於言論自由的表現。

  至於蔡丁貴(“臺獨”分子)等人拆“立院”銜牌及違反“集會遊行法”,高院聲稱,拆銜牌是表達政治性言論的象徵方式,縱然這種方式讓“立院”難堪,也不構成侮辱公署罪。至於被告與警方衝突部分,則因檢方舉證不足,未發現有暴力攻擊狀況,全部判處無罪。

  圖為當年身著制服的警察被民眾拉扯出議場。(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報道,臺“警政署”對此判決表示無奈,更有“立委”稱高院面對拉扯不算妨害公務的認定,簡直是“恐龍法官”,要警察日後如何執法。更為諷刺的是,時任現場指揮官的臺北市警局副局長方仰寧,因“太陽花”事件被反控殺人未遂,目前還在跑法院。基層官警群情激憤,痛批判決就是告訴他們“面對陳抗違法,消極不作為就好了。”

  許多法官也無法贊同二審判決結果,反問如果對色法官性騷擾輕判不滿的民眾,或反年金改革的團體,是不是可以有樣學樣,拆了“司法院”的銜牌?

  律師張宸浩指出,臺灣民主早已成熟,相關公共事務可透過“立委”表達意見,如果按照高院判決意旨,人民只要對議事及審查“法案”有意見,都可高舉著言論自由大旗,率爾闖入“立院”、法院,如此一來是開民主倒車,會造成不可預期的惡果。

  圖為“學運”期間負責值勤的警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張宸浩質疑,一般民眾只要遇警方盤查,肢體揮舞碰觸警察,都會遭警方依現行犯壓制帶回,依妨害公務移送,最後由法院判刑究責;但“太陽花”的抗議民眾不管與警察爆發多嚴重衝突,甚至造成警察受傷,“高等法院”都以“沒有主觀犯意”為由予以合理化,令人無法接受。

  法界人士更憂心,包括反年改團體等抗議民眾,若援引“高等法院”對“學運”的判決,動輒衝入“立院”殿堂與警察拉扯,這樣的模仿傚應,非但造成警察執勤困難,也持續讓社會動蕩不安。

  該案早在一審判決結果出爐時便引發諸多爭議。島內作家、名嘴黃智賢批判,臺北地院判“太陽花”無罪是人類史上最假掰、無法無天的判決,其判決理由簡直是“太陽花”的公關宣傳單。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指出,此一無罪基礎的論述,未來可能開啟一扇人民“鬧官有理、造反無罪”的門。

  “太陽花學運”學生攻入“立法院”,拉扯攻擊駐守警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針對二審判決,《中國時報》發文指出,這樣的判決帶給社會的不是安定,而是後患無窮!文章稱,本案的爭議點十分清楚,就是黃國昌等人涉嫌鼓吹民眾,翻越“立院”圍墻闖佔議事大廳,過程中警民衝突多人受傷挂彩;必須被追究的是,誰涉犯妨害公務罪?誰在場蠱惑群眾造成衝突?誰拆下並破壞“立院”銜牌?

  文章稱,從一審北院的判決,可窺見承審法官已先設定判決結果,再用無罪結論堆棧判決理由。法官説黃等人是為了抗議議事,沒有煽惑他人侵入“立院”的建築物,且行為符合“公民不服從”運動理念,故不構成犯罪;問題是,“公民不服從”在臺灣只是學説理念,“司法”實務從未使用成為阻卻違法的理由。

  再者,北檢認為黃等人構成犯罪,想要推翻原無罪判決,理應在證據上補強。但檢方形式上訴、實質棄守,蒞庭過程行禮如儀,無法透過法庭攻防讓法官産生有罪的心證。此外,“高等法院”看輿論風向,擴張保障言論自由的範圍,將脫序行為一律解讀為政治意見表達,如此“司法官”遇政治就轉彎,令人無奈。這樣的判決帶給社會的不是安定,而是後患無窮!(台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