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臺陷“衛生紙之亂”民眾瘋搶似喪屍 蔡當局守不住民生必需品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2月28日 08:48:00A

  臺灣包袱鋪,不用搶購真幸福!我是坐等公司發福利不用去超市瘋搶衛生紙的大侃子~萬萬沒想到,這春節才剛過,對岸的小夥伴們就陷入了如喪屍般的“衛生紙大戰”中,甭管您是騎自行車的還騎機車的,或者您是開著大賓士來的,反正大家都是衛生紙的搬運工!

  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衛生紙有什麼需要瘋搶的?臺灣這又是出了啥事?

  這還得從前兩天的新聞説起:據説臺灣三大衛生紙供貨商日前證實,3月起將陸續調漲衛生紙價格,市面上多家“叫得出名字”的品牌衛生紙也確定將調漲,而且漲幅還不是1%或3%,而是高達10%至30%間!之後有臺媒以一串抽取式衛生紙200元(新台幣,下同)計算,稱漲價後最貴可能變成260元,約等於一個便當的錢;調漲時間點最快落在3月中旬,最慢4月前必漲。

  臺灣業者表示,此波漲價主要是受國際原物料紙漿價格上漲的影響,儘管去年就有部分衛生紙大廠想反映因國際紙漿上漲造成的成本問題,卻因其他業者“撐住售價”而使得家用衛生紙普遍仍維持低檔。然而近一年多來紙漿價格已上漲至少40%以上,超過了臺灣上游廠商的負荷量,其中更不乏有超過十年未漲價的業者,加之運費與包材成本也增加了2到3成,業主紛紛感到壓力倍增。故而近期臺灣各銷售渠道才會陸續收到衛生紙要調漲的通知。

  這下可不得了了,如今幾乎大半民眾都出動到各大超市搶搬衛生紙了,這也成了臺灣最“常見”也最“不正常”的日常風景了。

  據臺媒報道,上週末各大賣場皆迎來了大批搶購衛生紙的高峰,有些賣場甚至限制一人只能買兩串衛生紙,免得瞬間又被搶沒了;此外還有多款衛生紙完售下架。而與紙類相關的生活用品,如廚房用紙巾、攜帶式面紙、濕紙巾、擦手紙與尿布等也帶動超過5倍的銷售量,“好多人好像喪屍一樣瘋狂搶衛生紙,我心裏一慌也跟著上去搶兩包”,家住新北市板橋區的41歲鄭太太餘悸猶存地説。

  更誇張的是,連臺灣的夾娃娃機裏面竟也夾起了“衛生紙”,業主甚至還標榜“沒看錯,保證取物20元”!惹得網友不禁感嘆:大陸都是搶房、搶金子,而我們在搶衛生紙和奶茶,臺灣就是個笑話……

  儘管臺灣“消保處”指出,3月中旬前衛生紙肯定不漲價,但全臺民眾仍拼命瘋搶……

  事實上,臺灣因天然資源匱乏導致許多重要的原物料都仰賴進口,因此也經常承受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之苦,但為何這次連小小的衛生紙都能引發如此瘋狂的搶購呢?這不僅讓與其一海之隔的大陸不解,更讓連BBC等國際媒體也拿來做頭條,究竟臺灣出了什麼問題?

  深究其根,原因如下:

  主因源自臺灣民眾對蔡當局缺乏信任感

  臺灣《中央網路報》27日發表評論稱,蔡英文看到民眾搶衛生紙,不要認為這是小事,這個現象的背後,其實是人心的不安。人心不安,小足以瘋搶衛生紙,大足以讓社會動蕩,“人心不安,稍一鼓動,就會像水一樣流竄”;文章同時指出,蔡英文應當反省,為什麼執政一年半來,人心卻如此不安?是人民對臺當局失去了信心,還是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也表示,蔡英文上任近兩年時間,不僅無法開創經濟,連民生物品低價的小確幸也無法維持,“衛生紙都無法凍漲,還有什麼作為可以期待?”;也“獻策”蔡當局把“黨産會”改成“物價會”,揶揄其應以對付政敵的狠勁來對付漲價廠商,“相信都會比現在束手無策來得踏實”。洪孟楷更指出,蔡英文如果不能體認到這波衛生紙漲價可能是臺灣社會民怨的開端,繼續充耳不聞的話,下次聽到的反彈聲只會更大。

  臺灣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則發文説,所有大事,都沒有比買衛生紙更重要,而“搶不到衛生紙,是臺灣人崩潰的最新理由”;更嘲諷道,一直以來衛生紙代表的是“毫無價值”,但民進黨改寫了衛生紙的價值,這“也是民進黨的最新政績”了。

  臺灣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遊梓翔也指出,昔日民進黨批評國民黨執政“連米酒都買不到”,但現在民進黨執政更搞到“連衛生紙都買不到”,真是“不會做事又兼不衛生”;氣象主播李富城直接在臉書網爆氣説,這個有等於無的臺當局,除了會鬥爭以外,沒有別的功能,所以才萬物齊漲,薪資永遠不會漲!

  2011年馬英九手拿米酒,即便被在野的民進黨罵名,也勇於告知民眾要把每瓶180元的米酒降到人人買得起的25元。

  當然,這場“衛生紙之亂”除了有專家、學者、政治家的口誅筆伐外,大批臺灣網友也借勢表達了對蔡當局的不滿,“若搞好經濟,衛生紙漲價,人民沒啥好怨,但經濟沒搞好,民怨如火”、“果然蔡英文上臺,人民蔡(菜)死”、“民進黨不倒,衛生紙不到”。

  還有人抱怨,其實不止衛生紙,如今臺灣物價已經全面上漲了,很多民生消費品也包括其中,但與大幅上漲的物價相比,偏偏薪資沒漲(漲了也跟沒漲一樣)……

  由此也不難看出,蔡英文當局執政僅不到2年的時間,不僅多項謬策失人心,物價上漲薪資停滯更讓多數臺灣民眾沒了安全感。

  次因來自臺灣民眾安全感盡失

  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池文海認為,如此全民瘋狂衛生紙的現象就是心理學中“羊群理論”,他表示,許多消費者會跟隨多數人的選擇,就跟羊群集體移動一樣,他們雖不知如此做的原因,但會因此感到比較有安全感。池文海同時點出,蔡當局執政近2年,貧富差距拉大,民怨很高,亦造成“多數人民沒有安全感”,他指出,大環境收入沒有增加會造成理智的消費者比較少,加上市場波動性大,蔡當局又一直無法有效抑制哄抬價格,“難怪民眾漲到怕”。

  臺灣退役將領蘭寧利則表示,瘋搶衛生紙也反映出臺灣民心的脆弱;在香港中評社27日發表的評論文章中也指出,衛生紙供需失衡帶動漲價是全球問題,為何唯獨只有臺灣出現搶購?那是因為臺灣人心脆弱,這在20年前臺海危機發生時便已有先例。

  臺灣《中國時報》更認為,民眾“盲從”搶買衛生紙的行動,反映的是因薪水不漲帶來的“能省就省”心態,若臺當局不察、小看這股搶買風潮,當心付出沉痛代價。

  衛生紙,每個人天天都會用,是絕對的民生必需品,但如今臺灣民眾卻為這小小一卷紙犯了愁,與此同時,臺灣民眾要面對的恐還有一波物價的大上漲。誠如臺灣《中央網路報》所言,在民眾陷入苦不堪言之境地時,蔡當局卻一籌莫展,根本拿不出有效的辦法進行物價管理,遑論遏止物價的劇烈上漲。如此看來,任令物價上漲、無法苦民所苦的民進黨當局實在是無能之至,難怪2017台灣年度漢字會是“茫”字當道了!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與台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楊旋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