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臺灣該向大陸虛心求教了!民進黨的自我催眠何時能停?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1月24日 07:53:00A

  臺灣包袱鋪,學好數學有難度!已離開校園多年卻依舊不忘關心莘莘學子的大侃子上線了~要説侃爺當年上學時最怕的科目一定非數學莫屬,畢竟咱中國數學的“難”是中外馳名的嘛!多年來,在國內外各類網友的評論及媒體採訪報道中,“中國的中小學數學比歐美國家的難許多”已然得到了各方認可,與之相比“槽點”滿滿的便是英國人數學能力的差。這不在2017年倫敦書展上,哈珀科林斯出版集團就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簽訂協議,將出版上海的數學教材以為英國的學校提供完整的基礎數學課程,為此不少網友為中國有這樣的文化輸出而感到驕傲。

  當然,如此揚我國威、振奮人心的消息自然也受到了對岸朋友們的關注,臺灣作家王豐不久前就由此感嘆説,臺灣是到該虛心求教的時候了!

  王豐指出,當一個國家、社會,它的教育體制或者教育文本,成為進步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師法的對象時,這便意味著它走向了一個“拐點”──從落伍者走向引領者,或者更具體言之,它是真正崛起了!

  臺灣知名作家王豐。(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王豐還以前清時期為例,説那時的中國震懾于洋人的“船尖炮利”,因此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而隨著時移勢變,如今反倒是外國人要來參考學習中國人的教育內容與方法了。從中不難看出大陸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很值得臺灣沉寂在意識型態象牙塔裏的綠營獨派人士省思。他更喊話民進黨當局,不要再拿三十年前的刻板印象繼續標簽化大陸以尋求自我安慰和自我催眠了!

  言論一齣也立即引發了臺灣網友的聲援,有人説因為大陸最幸運的一點是“沒有民進黨”;

  有些人嘲諷道,被“日本阿公呵護”的綠營獨派是看不懂這些的,他們愛“學習”的只是“剔除國民黨”和“去中國化”,其他的通通沒興趣,而一些臺灣民眾已在其“愛臺灣”的調教下變成“是非不分的低能兒”了。

  還有網友哀嘆,臺灣今日的落寞全拜綠營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賜。

  王豐對此也感慨説,在古代,執政者與人民的關係是“君子之風”,即所謂的風行草偃;而今臺灣百姓卻必須要扮演“君子之德風”的角色,推著執政者“長進”“長見識”。他還直言,過去兩、三年來,兩岸彼此的“火氣多了”,相對的“客氣少了”,如此也阻礙了臺灣社會的進步。

  眾所週知,自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關係便開始急劇下滑,“小動作”不斷的綠營更欲通過染指教育體系來荼毒臺灣學子,已達到其“反中去中”的政治目的,其中最受關注和詬病的當屬去年的“臺灣語文課改”一事。

  當時審而又審、議而復議後,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還是對高中語文課綱的“文白比例”之爭“翻案下修”,力排眾議且罔顧民意的通過了文言文比例減為35%-45%、推薦選文篇數從原草案的20篇降為15篇的決定。為此臺灣大學心理係教授黃光國在《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乍看之下,這好像是文、白兩派的折衷妥協,其實確是執政黨以“政治淩駕專業”,推動“文化臺獨”的一大勝利。

  不僅如此,之後就連兩岸耗時三年合編的語文教材也被民進黨扣上了“統戰”的大帽子。

  據臺灣《旺報》報道,臺北市有高中因為選用了由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及福建師範大學合編的、精選了兩岸現行教材裏共同選用的古今名篇詩文的高中語文教材,而傳出該校校長被綠營議員“關切”的消息,並認定選書就是“被統戰”。

  為此,臺灣很多學者也對民進黨的作法感到不齒。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就説,在馬英九任內,兩岸文教交流是很常見的,無關乎“統獨”之爭,而如今因兩岸政治氣氛不佳,綠營人士就見縫插針,這對於學術與教育來説,無非是傷害。

  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圖片來源:戚嘉林Facebook)

  臺灣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須文蔚也表示,大陸學術環境近來快速成長,臺師渴望多交流,以增加教學靈感;但隨著政治環境的變遷,不成想兩岸合編的教材竟被貼上“意識形態”的標簽。

  當臺灣的教育體系陷入“意識形態”之爭時,臺灣頂尖高校在世界的排名遠落後於大陸也就不奇怪了,島內一眾學者深感無奈之際也只能疾呼“政治不應涉入教育”。

  回想2017年的“臺灣年度漢字評選”,“茫”字力壓“勞、憂、亂、虛、蕩、滯、厭”,當選為“臺灣年度漢字”,面對著幾乎全是悲觀之詞的評選結果,其中暗含的深意已是不言而喻。更嚴重的是,即使代表著臺灣未來希望的青年如今也集體悲觀,有民調顯示,僅8.6%的臺灣青年樂觀看待臺灣未來5年的發展,更多青年則是將眼光放到了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傳揚都日益強盛的大陸上,他們紛紛選擇赴陸求學、創業、工作。對此,有臺灣學者表示,來往于兩岸時,最大的感觸不是兩岸之間硬體建設的落差在逐漸擴大,而是當大陸談論著未來時,由民進黨執政的臺灣正在清算過去。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與台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楊旋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