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今年冬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3%!京津冀及周邊為了實現目標正在這樣做…

來源:中國之聲

2018年09月29日 12:00:00A

  近段時間,北京的朋友們可能能感覺到,“北京藍”多次出現,“霧霾灰”這個老朋友登門的頻率已經明顯不如以往了。冬天越來越近,今年的空氣品質整體如何?大氣污染治理存在哪些變化?

  就在近日,備受關注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公佈。相對往年,今年京津冀和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呈現出了不一樣的特徵。

  方案提出了從今年10月1日到明年的3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左右的目標。那麼,這一目標具體如何來實現呢?

  去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較前年同比下降9.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由於前兩年大氣污染治理較為嚴格,成效好。後期應採取持續穩定的治理方式,下降3%的目標設置較為合理:

  常紀文:“去年採取比較堅決的措施,環境保護成效較大,霧霾和重污染天氣少的多。2018年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削減,難度就更大。所以設置一個穩妥的目標更加科學,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雙重要求。”

  方案明確了調整産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實施柴油貨車、工業爐窯、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3個專項行動。加大對鋼鐵、焦化、建材等行業産能的淘汰壓減力度,列入去産能的鋼鐵企業,需一併退出焦爐、高爐等設備。今年,河北鋼鐵産能要壓減退出1000萬噸以上,山西和山東兩省的目標分別為225和355萬噸。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宋書強表示,河北正在全力調整貨物運輸結構,增加鐵路運輸量,減少公路運輸、特別是柴油車的使用:

  宋書強:“推進港口的鐵路及時運體系建設,加快建成水曹鐵路,規劃運煤的專用通道。2018年底全省港口基港和煤炭全部實施鐵路運輸。”

  石家莊在重點排污企業全部安裝了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對排污企業進行24小時精準監管。石家莊市環境資訊中心主任李月彬説,超標要處罰。

  李月彬:“綠點表示是達標排放的,紅點是超標。比如,河北天意碳素有限公司今天出現了超標情況,廢氣的排放口煙塵超標。我們要把這個超標情況交給執法部門處罰。”

  此前,經過衛星遙感檢測、氣象和空氣品質等綜合判斷,生態環境部也已在京津冀地區劃設了3600個污染濃度較高的熱點網格,進行重點監控。生態環境部環監局局長田為勇説,一旦區域內PM2.5升高,監管人員可以快速準確鎖定污染源。

  田為勇:比周邊高,馬上就報警。讓地方政府或者企業知道我們不用去人,就知道他那有污染。地方的環保局不去查,我這就會持續報警,地方沒動的話,我們就得再派人去幫你會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力度逐漸加大,“兩高”行業産能控制力度加緊,今年的方案中明確提出,工業企業要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産;同時,管控不搞“一刀切”,一些環保標桿企業甚至可以不予限産,促進企業加快升級改造,利用清潔能源。

  方案要求,實施採暖期錯峰生産。從10月1日開始,嚴格執行火電、鋼鐵、石化、水泥等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根據採暖期月度環境空氣品質預報結果,適當延長或縮短錯峰生産時間。

  常紀文:“規定了不同的預警等級有不同的限制要求。對有些生産甚至可以禁止,包括施工。限制從目前看是打贏藍天保衛戰必須的,因為現在部分污染企業的升級改造仍然沒有完善。”

  同時,方案嚴禁採取“一刀切”的管控方式。對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按期完成綜合治理改造的企業,要全面錯峰生産;屬於相關限制類別的企業,要提高限産比例或實施停産。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高建民説,對環保標桿企業,則可不予限産。

  高建民:“堅決禁止將不産生污染的企業列入‘散亂污’;不得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採取集中停産。對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餐飲、洗滌、修理等生活服務業,不允許採取限制性停工停業。除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期間,原則上不得採取單雙號限行措施。”

  常紀文認為,這種差別化管控方式,在加大對高污染企業管控的同時,對環保標桿企業幾乎不産生負面影響,有助於行業優勝劣汰:

  常紀文:“對於一些環境保護搞得好的企業,比如利用天然氣生産的,就沒有必要限産停産。不一刀切,有利於樹立環保標桿,促使其他企業效倣,升級改造利用清潔能源,防止對經濟産生明顯影響。”

  如何溫暖又清潔的過冬,一直備受百姓關注。方案提出,要堅持以氣定改、以電定改,兼顧溫暖過冬與清潔取暖。各地要根據年度和採暖期新增氣量以及實際供電能力,合理確定“煤改氣”“煤改電”的戶數;堅持先立後破,在氣源電源未落實情況下,不拆除原有取暖設施。據了解,10月底前,“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萬戶。: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要堅持以供定需,以氣定改。各地根據氣源、電源情況來確定散煤治理計劃,根據各地上報的計劃來確定今年清潔取暖的目標,確保清潔取暖和溫暖過冬兩個民生都能保證。”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記者:何源

責任編輯:張曉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