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2018年夏季達沃斯論壇聚焦中國經濟——中國新動能 世界新動力

來源:經濟日報

2018年09月20日 09:33:00A

  在金風送爽、碩果飄香的美好季節,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全會廳,大咖雲集,高朋滿座。“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打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決消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不合理障礙”“對侵犯中外企業智慧財産權的行為堅決依法打擊、加倍懲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8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鄭重承諾贏得了陣陣掌聲。

  創新帶來發展新機遇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變局之一,就是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量子資訊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推動著物理空間、數字空間和生物空間的融合重構,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産生活。

  縱觀世界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推動了社會生産力躍升、人類文明進步。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孕育興起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深度改變著世界,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第四次工業革命在塑造未來過程中扮演著領軍者角色,科技創新延長了人類壽命,減少了貧困。”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指出,“在當前全球化面臨挑戰、保護主義抬頭的重要時刻,我們千萬不能放棄多邊主義,應該聚精會神地打造一個包容性的國際架構,打造一個創新型社會。”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出席嘉賓最多、規模最大,這意味著國際間的交流在增多。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順應了全球化潮流。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兼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認為,中國加大對科學技術的投入,大幅提升了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許多國家期待中國發揮領導力,中國經驗將為其他國家的發展提供借鑒。”艾德維説。

  當前,全球化進程正在催生新一輪産業革命。歷史上的多次産業革命,都推動了貿易發展,推動了經濟增長,推動了社會進步。在全球化走到一個十字路口之際,人類面臨的新挑戰會激發出新智慧。網際網路帶來的互聯互通,使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能了解當今世界的最新資訊,了解新的機遇,使人人擁有全新的發展機會,從而推動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共用。在全球化面前,人人都有參與發展創新的機會,這給創新型社會的構建注入了新動能,這一新動能反過來也為新的産業革命提供保障。

  新動能撐起發展新天地

  中國經濟現狀究竟如何?未來政策取向會怎樣?這是與會嘉賓們極為關心的話題。李克強總理表示,過去幾年,面對世界經濟低迷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而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銳意改革創新,緊緊抓住新産業革命機遇,充分發揮人力人才資源、市場規模等優勢,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新舊動能加快接續轉換。

  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來自於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創業創新。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是中國創業創新的顯著特徵。近年來,中國大膽推進簡政放權、減稅降費,厚植社會創業創新沃土,激發市場活力。中國政府正在研究明顯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對在中國註冊的中外企業都一視同仁。

  中國的創業創新,是社會成員廣泛參與的。高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返鄉農民工,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加入進來,線上線下良性互動,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國聚眾智,匯眾力,正在成為創業創新的熱土。在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等機構發佈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列第22位,較2013年上升13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

  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中國經濟的穩中向好起到了關鍵作用。經過努力,中國新舊動能轉換超過預期。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已連續12個季度處於中高速增長區間。中國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不損害公共利益,就要本著鼓勵的原則,使其保有成長空間,讓消費者來作出決定。得益於此,中國經濟的新動能讓人刮目相看,很多數據出乎意料。例如,電商年均增速超過30%,資訊消費增長超過GDP增速,消費對GDP的貢獻率超過60%。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這促使中國經濟增長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今後,中國還將進一步促進群眾多渠道增收,持續增強消費能力。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決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以更大力度調整結構,以更大力度激勵創新,為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撐起一片新天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徐惠喜)

責任編輯:楊永青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