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上半年各地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 多元增長極拉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18年07月27日 15:23:00A

 

  “今年以來,各地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地區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該負責人表示,圍繞促進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準大體相當的目標,各地完整準確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建立了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京津冀協同發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國家重大戰略取得積極成效,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繼續領先東部地區,東北地區經濟回升勢頭較好,一批經濟發展增長極加快形成,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持續增強。

  重大戰略有序推進

  今年以來,在大協同、大發展理念指引下,京津冀三地始終堅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戰略核心、以高品質推進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為重點,凝神聚力謀發展,“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格局逐步顯現。

  4月2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復,《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正式發佈。作為指導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規劃綱要從空間佈局、城市風貌、生態環境、産業選擇、交通網路、智慧新城等方面進行了科學部署;

  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於支援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賦予雄安新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在創新發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打造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全國樣板。

  目前,雄安新區啟動區、起步區等區域相關規劃正在進一步深化細化,新區啟動區城市設計方案徵集工作正式啟動,白洋淀綜合治理也在有序推進中。

  與此同時,一批年度重大項目和重要事項有序實施,示範帶動作用有效發揮。京張、京唐等跨區域重大軌道交通項目加快建設,北京新機場航廈封頂封圍,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規劃建設加快推進,三地協同發展的效應不斷凸顯。

  伴隨“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相關區域積極開展與相關國家地區的合作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長江經濟帶建設穩步推進,沿江11個省市經濟加速增長,經濟發展的品質不斷提升。值得關注的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穩步開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自4月中旬發佈以來,圍繞支援海南著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要求,中央統籌、部門支援、省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已正式建立,細化制定配套實施方案及“1+N”的政策體系也在逐步形成中。

  四大區域發展亮點頻現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高品質發展新時代,區域發展由競爭關係轉變為競合關係,更加注重構建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西部地區保持較快增長。今年以來,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加快推進,交通、水利、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一批重點工程開工建設,脫貧攻堅取得積極成效,特色優勢産業快速發展。上半年,西部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4%,高於東部地區0.6個百分點。貴州、西藏、雲南等省區經濟增速超過9%,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

  東北地區經濟持續回升。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快推進,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發達省市對口合作機制不斷健全並取得一批合作成果,特別是隨著三年滾動重點項目建設有序開展,資源型城市轉型初見成效,國有企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上半年,東北地區生産總值增長4.7%,較上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均加快0.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回升態勢。遼寧省累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市場活力和發展動能不斷蓄積。

  中部地區經濟穩中向好。依託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綜合資源優勢以及較好的工業基礎、科技實力的比較優勢,中部地區的支撐作用正在得到更大的發揮。以皖江城市帶等為代表的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有序推進,發展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上半年,中部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9%,居四大板塊之首。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5個中部省份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分別為9.0%、8.3%、7.8%、7.8%、7.8%,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東部地區引領作用增強。東部地區繼續發揮對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和“穩定器”作用,長三角地區高品質發展加快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實施順利,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與港澳臺合作平臺創新發展。上半年,東部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8%,與全國平均水準基本相當,較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廣東、浙江、江蘇等經濟大省地區生産總值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水準,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區域創新體系逐步完善

  隨著區域經濟增長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創新驅動,國家級新區、自貿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服務於國家區域戰略佈局、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作用進一步增強,正成為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借助體制機制創新,各地國家級新區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做法,助推改革開放能級和水準持續提高,示範帶動效應進一步增強。

  比如,廣州南沙新區率先試行出口退稅無紙化,著力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首選地,啟動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區;湖南湘江新區設立重大産業項目服務專窗,為企業提供24小時全過程全方位服務;貴州貴安新區穩步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發展;大連金普新區成立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暨中韓貿易合作區,打造對韓服務業合作先行區。據統計,上半年,絕大部分國家級新區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主要經濟指標領先其所在省市。

  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是我國新一輪擴大開放重要內容的必然要求。得益於制度創新的不斷深化,我國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定位更加明晰、功能不斷強化。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自由貿易區吸引外資增速繼續保持領先。6月30日,隨著自由貿易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正式發佈,我國對於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責任編輯:楊永青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