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路主題活動】共建共用“網上絲路” 創新開拓“數字絲路”:重慶的跨境電商敢為人先

來源:央視網

2018年07月07日 17:35:00A

  央視網消息(記者/劉亮 楊兆荃):7月5日,“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路主題活動重慶站採訪團一行前往渝中區,參觀大龍網跨境實業互聯服務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跨境電商全球離岸集採中心運作及海外本土化拓展情況。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沿線地區的跨境電子商務也呈現出繁榮發展景象。“一帶一路”帶動跨境電商迅速發展,使其在外貿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跨境電商縮短了供應鏈,通過集約化效應顯著降低成本,工廠、零售商的利潤空間有所上升。跨境電商對於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塑造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新貿易競爭力有重要作用。

  中小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重大機遇和發展方向的選擇。正在或擬將進行“走出去”參與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在找準海外經營契機、合理規劃經營領域、科學制定“一帶一路”走出去發展方向和具體行動方案方面急需相關數據支援,為決策提供依據。如何幫助他們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國內的跨境電商企業們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國務院和地方出臺了多個針對跨境電商的關、檢、稅、匯等監管政策,倉儲、物流及支付等配套服務政策。然而,跨境電商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包括商流、物流、現金流等方面問題。如何更好地提升出口産品品質和知名度,如何解決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在不同國家的支付和電商發展人才緊缺等,都成為跨境電商面臨的現實問題。

  針對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不少跨境電商企業在加快佈局海外倉,通過大數據預測出售商品的數量,並提前一到兩個月運到海外倉,在客戶需要時進行送貨,或者發到當地零售店,大大減少物流時間並節省成本。

  以總部設在重慶渝中區大石化新區管委會內的大龍網為例,作為國家商務部首批跨境電商試點企業之一,是博鰲亞洲論壇官方合作夥伴,正在助推孵化1500萬家中國製造企業成為全球品牌商、全球供應商、全球跨境電商。目前,大龍網已在俄羅斯、波蘭等多個國家布點,帶動了5000多家企業的産品走向海外市場。

  該集團旗下的龍工場不斷創新,打造出中國第一個整合中國供應商市場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採購商市場的跨境實業互聯服務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外貿+跨境大數據+金融+品牌”服務,以“中國跨境數字貿易港”為中樞,佈局了分佈全球各産業中心城市及貿易中心城市的國內“跨境離岸數字採集中心”與海外“數字貿易服務中心”,互聯互通,打破行業傳統,構建數字貿易時代下的商業新生態。以幫助全球中小企業採購商購買源頭産地一手貨為目標,助推跨境實業互聯。2017年該集團實現交易流水260億元人民幣,實現全國出口貿易量1.3億美元。

  這些離不開政府層面的支援,渝中區作為全國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用雄厚的金融、商貿、專業服務業産業優勢,為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産業發展奠定堅實發展基礎,當地高度重視,實施“雙園多平臺”戰略,做大做強跨境電商産業。鼓勵渝歐跨境公司加快資本整合,助推新三板掛牌上市。

  近年來,重慶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並重,積極佈局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其中在“引進來”方面,吸引了美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和韓國等國家的企業紛紛前來投資,相繼建成中德、中意、中英等12個國際合作産業園,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79家。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渝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00多家;全市電子産業已引進5大國際知名品牌商、6大代工商和900多家零部件配套廠商,形成了世界級的電子資訊産業集群。

  “走出去”方面,重慶大力支援長安、力帆等本土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設立研發中心。

  此外,截至2017年底,重慶國際友好城市達到42個,外國駐渝領事機構達到10家,對53個國家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留學生在渝學習,其中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4000余名;自2015年3月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佈以來,重慶已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840余個項目合作,雙邊投資總額超過320億美元。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沿線國家“大合唱”,沿線項目開發必須找準“共同興趣點”,也需要相關企業不斷創新開拓,開展深層廣泛的務實合作。

責任編輯:韓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