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美國各界關注中國兩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8年03月06日 15:08:00A

  中國兩會的召開備受世界關注。站在經濟發展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新起點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如何把握戰略機遇期,推動高品質發展,逐夢"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世界各國政要和學者們都期待著從兩會中尋找答案。

  美國國會密切關注中國兩會

  央視記者 王冠: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山被認為是美國的權力中心之一,在裏面有美國政要,國會議員和朝野各方,他們或許代表不同的政治群體,有不同觀點,但他們有一點共識:美國同中國的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因此他們也密切關注著中國的兩會。一個國會議員的助手告訴我,他們每天都會將中國兩會傳遞出的這些資訊匯總之後,放在國會議員辦公桌上。

  美國學界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央視記者 王冠:美國學界也關注兩會。他們關心中國的經濟和改革。昨天政府工作報告中兩個數字尤其引起了他們的關注,7.1%和6.5%左右。華盛頓經濟學家薩魯罕-哈迪波盧昨天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説,7.1%代表了中國經濟避免硬著陸,改革初見成效。6.5%左右是中國未來一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依然中高速,但有所放緩的增長目標預示了中國將深化改革。

  美學者盛讚習主席提出的理念倡議

  央視記者 王冠:另外一些學者則在熱議過去五年,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中長期戰略構想和理念,比如人類命運共同體,比如“一帶一路”倡議等。

  《全球策略資訊》華盛頓辦公室主任 比爾瓊斯: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各國應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不論世界局勢如何變化,我們都無法脫離其中。所以我們有責任在更多領域合作,來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和危機。不論是經濟問題、疾病問題還是貧困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理念,我覺得它應該儘快在全世界實現,這對全人類都有好處。因為當今世界一直被地緣政治的現實主義理念左右,主張零和博弈,它帶來了什麼呢?它帶來了衝突、戰爭、種族紛爭,我們可以通過合作把各個國家、民族和社會凝聚在一起,我覺得這正是習主席理念的初衷。

  《全球策略資訊》華盛頓辦公室主任 比爾瓊斯:“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包容性,對各國開放,強調基礎設施建設,第三世界對此非常歡迎,西方也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中國也歡迎美國加入,我們美國可以從基礎設施建設中獲益,通過這個倡議,中國讓世界重新認識到基礎設施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引擎,比如高速公路、港口。“一帶一路”倡議真的為人類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如果它成功的話,它能夠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經濟困難以及政治社會問題。

  美國學者:中國模式具有借鑒意義

  習主席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等方面的探索,“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一論述也引發美國學者的熱議:什麼是中國方案,什麼是中國道路。最近就有一位來自美國知名學術機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塞思卡普蘭 ,他從一個國際學者的視角,系統闡述了中國方案,中國模式,對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借鑒意義。

  央視記者 王冠 :塞思,在你發表的《中國特色發展模式》的文章中,你説中國模式經常被西方人過分簡單化解讀,你的意思是什麼?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塞思卡普蘭:西方專家很難全面理解中國發展的完整性和複雜性,他們覺得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要麼是威權,要麼是民主,這種極端化的思維框架限制了他們對中國的理解。中國模式包括從地方試點開始,看效果如何再全國施行,中國模式還包括政府大力投資於民眾和基礎設施,中國模式還包括重視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根據人口結構分佈和技能特點因地制宜,所以我寫的這篇文章總結了中國模式的十個特點,這樣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中國模式。此外,中國模式也能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決策起到借鑒作用,畢竟中國是最成功的發展中國家。

  央視記者 王冠:在你發表的文章中,你提到中國積極致力於打造知識基礎設施,這對中國社會有怎樣的影響?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塞思卡普蘭: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教育,先是普及基礎教育,這從1949年就開始了,尤其到90年代末,開始大力投入高等教育和研究中心,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在另外一個層面,中國家庭對教育有非常重視的傳統。中國教育産業市場的競爭,在很多方面可以説是世界上最激烈的,因為中國家庭之間都在相互競爭,看誰家能教育出最好的孩子,這是中國人眼中家庭地位提升的關鍵。

  央視記者 王冠:沒錯,在地方建立試點然後全國鋪開,打造全民教育系統,要致富先修路,與時俱進的改革,這都是中國方案、中國道路。很多我們採訪的美國學者和政界人士也繼續聚焦兩會,期待看到還有哪些政策和法律將出臺。

責任編輯:楊永青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