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還看今朝|明天“徽”更好

來源:央視新聞

2017年10月08日 15:59:00A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造福一方文化。安徽,誕生文房四寶之地,傳統習俗眾多,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直到今天,徽文化依然為外人所稱道,這也是安徽不斷創新的基石。

  宜城處處唱黃梅

  安慶,也叫宜城,位於安徽西南部,這裡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黃梅戲的故鄉。素有“千年古城、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的美稱。今年“十一”期間,安慶市舉行黃梅戲展演周活動。從9月28日到10月8日,每天都會有精彩的黃梅戲表演。

  跟往年不同,今年參與展演的,不僅有安徽、湖北、臺灣等地的劇團,還吸引了來自新加坡的國外黃梅戲劇團。在安慶有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座有戲的城市”。

  最近五年,黃梅戲不斷傳承與創新,並已經走出國門,先後到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新加坡等國演出,所到之處,都大受歡迎。一些外國的愛好者,還專門來到安慶,學習黃梅戲表演。

  黎陽廟會中斷70年重現

  黎陽老街的黎陽廟會,黃山旅遊的新去處。今年國慶期間,位於黃山市中心只有1200米的黎陽老街,平均每天接待遊客超過了兩萬人。

  在黎陽廟會上有30多種手工技藝,遊客都能免費體驗,更重要的是,這個廟會是70年才能一見。曾經,黎陽廟會是當地最盛大的一場民俗活動,但因為種種歷史原因,中斷了七十年之久。今年,黎陽廟會首次在原地復活,這也是當地對徽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一個小縮影。

  河道變畫廊 古建續文脈

  灰瓦白墻的徽派建築,是不少人魂牽夢繞的故鄉形象。如果徽州的這些古村落,古民居沒有了,那不僅是回不去的故鄉,連安徽都會是殘缺的。過去五年,當地政府加大了古民居保護力度,已有3300多幢古民居被修復。

  “保護好古建築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一起恢復重建的,還有阜陽市潁上縣江心洲濱河公園東側的明清古建群,佔地38畝,是皖北地區迄今保存修繕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舊時的潁上南北通達,商賈雲集,建築融合了南北方多重風格。國慶假期,百年古戲樓熱鬧非凡。臺上表演的是當地特有的花鼓燈,迄今已經傳唱了上千年,坐在臺下,仿佛經歷了一場時光穿越之旅。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安徽作為科技大省,這些年抓科技創新動作快、力度大、成效明顯,值得肯定。今日安徽,融入長三角,靠的是轉型發展的成績單;做中部亮點,靠的是內生新動力。

  全球首條10.5代TFT-LCD生産線正調試

  全球首條10.5代TFT-LCD生産線(項目主要生産65英寸以上8K超高解析度液晶顯示屏)就在安徽,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設備安裝調試工作。

  明年春天,它將生産出65英寸以上8K超高清液晶顯示屏,全部由中國本土技術人員自主設計、研發、製造,且價格非常親民。隨著這條線的滿産,每年將有近1000萬片液晶顯示屏從這裡産出,屆時,中國大陸將在液晶顯示領域躍居全球第一。

  “機器人醫生”已上崗

  今年的全國醫師職業資格考試,就出現了歷史上第一位機器人考生——曉醫。理論知識方面,曉醫有強大的存儲能力,同時,在病例診斷的考題方面,曉醫也具備了推理和分析判斷的水準。

  今年8月24日,智慧醫院在安徽省立醫院掛牌,這裡也是曉醫家族的小夥伴上崗工作的地方。超聲室裏一般都有兩名醫生,一名做檢查,一名做記錄。曉醫家族將智慧語音系統帶到了這裡,現在,一名醫生就可以在檢查的同時,完成診斷報告的編寫,也解放了人力。

  超10億人享受中國聲谷智造

  不到1秒,語音就可以被機器識別,做到這一點,安徽人用了10年,過去5年,更是把識別率提高到了98%,不光普通話,超過20種中國方言和外語語言,被機器聽懂都不再是問題。

  在位於合肥的中國聲谷裏,已經有超過40萬的語音技術開發者,他們提供的語音識別服務,已免費向全球開放,它能讓機器更好地為我們人類服務。比如説語音導航,根據相關統計,在中國,平均每2個人中,就有1個人正在使用這裡的語音識別服務。過去五年,這個中國聲谷,從0到孵化出超過100家人工智慧企業。在全球,超過10億人正在共用著安徽人的智慧成果。

  融匯傳統與現代精華,成就熱愛安徽的N個理由!

  1率先設定貧困人口醫療兜底保障線

  安徽在全國率先設定了貧困人口醫療兜底保障線,即“351”和“180”醫保政策。所謂“351”,就是貧困人口在縣域內、市級和省級醫療機構就診,個人年度自付費用分別不超過0.3萬元、0.5萬元和1萬元,剩餘合規醫藥費用實行政府兜底保障。

  而“180”是指貧困慢性病患者1年內的門診醫藥費,經過“三保障一兜底”補償後,剩餘合規的醫藥費用還能由補充醫保再報銷80%。2017年上半年,安徽省貧困人口綜合醫保報銷費用達20億,平均報銷比例近90%,高於其他普通患者25個百分點。

  2橋路通全國 腳下有遠方

  五年前,合肥到北京每天只有4趟火車,最快要9小時,現在每天有30趟車,一半都是高鐵,最快只要4小時,一天往返也不是問題。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上海,4小時到福州,6小時到西安。現在,7條高鐵線路已經在安徽貫通,走更遠的路,花更少的時間。

  就在昨天,蕪湖長江二橋順利實現了合龍,806米長的主跨在長江上空,連成了一個整體,這也是目前安徽省最大跨度的斜拉橋。今年底,這座大橋就可以通車,這裡也將成為徐州至福州高速公路的重要過江通道。

  3為安徽打call 停不下來!

責任編輯:張曉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