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2017年09月29日 13:19:00A

  習近平總書記7月26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強調“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的重大科學判斷。這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標定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
  科學標定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是正確確定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的出發點與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準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就是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也具有特定的歷史局限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從總體上考察,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準還不夠高,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為此,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但“行百里者半九十”,離成功距離越近,越要居安思危、知危圖安。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對於我們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重要指南。
  根據階段特點確定發展思路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過程中,不同的發展階段面臨不同的問題和任務。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根據時代的變化提出新思路,制定新戰略,採取新舉措,是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經驗。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這個目標已經如期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逐步形成並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居於引領地位。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為讓13億多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必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朝著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正在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日益顯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們應認識和把握這些新的變化,奮力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
  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就能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蘊涵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正如一棵大樹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天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深刻表明,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並不是世界各國現代化道路上唯一正確選擇。中國承認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性和多樣性,並矢志不渝地堅持從本國的歷史與現實出發,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實現人民福祉,也讓世界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真實、立體、全面。近年來,中國努力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中國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經驗和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順風車”,實現共同發展,使得中國方案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與認可,也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展示了新的圖景。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郭碧娟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