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這才是“同胞”二字的正確打開方式(蕭蕭話兩岸)

來源:台灣網

2017年08月02日 08:22:00A

點擊收聽《蕭蕭話兩岸》→  

  “以前臺灣人來上海,計程車師傅都會説‘老闆來大陸開廠吧’?現在計程車師傅都會説‘小夥子,來大陸找工作的吧’?”

  “學長姐告訴我們,以前到大陸最常聽到大陸人問‘你是臺灣人,到北京做什麼?’現在我們常聽到的是‘啊,又是臺灣的啊’。”

  這兩段來自臺灣網友的感慨,不禁令我回憶起:從小就從課本裏知道有個叫“臺灣同胞”的群體,他們跟我們擁有相同的樣貌、相同的歷史、相同的文字,但卻咫尺天涯。以前,身邊難得一見的臺灣人,這幾年變得日益多起來,“同胞味兒”也變得日益濃了起來。 

  看到一篇網路熱文《在大陸,臺灣身份逐漸“被消失”》,其中提到“二代臺胞證”即將上路,許多在大陸生活的臺胞的困擾也都將迎刃而解,比如用臺胞證網路購物、在車站自動機取票時會被拒絕,但18位數字的“二代臺胞證”將不再受限。

  臺籍博士生王裕慶也專門撰文,抒發自己對二代臺胞證的好感。他寫道:二代臺胞證能一步到位解決諸多臺胞在大陸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不便之處,更是大陸對於臺灣同胞釋出的極大善意。之前,臺胞如果想申請微信公眾號、直播賬號以及最近超夯的共用單車,都會因不是二代身份證而被拒,從而失去一個完整公民人格的權利。所以説,18位號碼的二代臺胞證,對每一個在大陸的臺胞都是歷史性的一步! 而臺當局的種種反彈,恰恰證明了他們的黔驢技窮。

  看著王裕慶在文末那句“對大陸的用心,説聲謝謝”時,蕭蕭突然意識到:二代臺胞證是為“同胞”一詞找到了最正確的一種打開方式啊!至於這個與大陸身份證一樣擁有18位數字的二代臺胞證,是否意味著臺胞“真的要‘被統一’了”?臺灣的年輕人們,又是怎麼想呢?

  上述文章中提到了三個90後臺灣學生,他們表示雖然難免會感覺彆扭,但“只要淘寶支付寶能用就好”,“來大陸又不是為了吵架,找一份好工作、好好生活賺錢最重要”。

  文中另一個主人公樂芬,七年前剛到北京時有一次與朋友玩遊戲,有位大陸前輩問她,“這桌誰是臺灣人誰是大陸人,光看外表,你分得清楚嗎?”她愣愣地搖頭,前輩拍拍她,“沒有人分得清楚,這裡不管你從哪來,只看你的能力。北京就是這麼公平,你努力就有機會。你們這些臺灣年輕人,比我們不容易,臺灣人在大陸的光榮時代早結束了,偏偏又越來越多人過來。”

  樂芬也坦言:“當我跟大陸小朋友們談起臺灣,在他們心中,河南年輕人為了更大的發展來到北京上海謀生,臺灣人也是為了相同理由到北京上海發展,‘臺灣身份’這個標簽有什麼特別的?真的,就是中國的一省而已。”至於敏感的統一問題,樂芬也有自己的看法:政治都是那些少數人的玩意兒,我根本不在乎,“統一”、“獨立”這些詞的意義遠遠不如對未來的盼望。

  有臺媒説:在兩岸政治統一之前,臺胞證將與大陸身份證首先實現統一。而從這些網路熱文的跟貼中,我們也發現了更多臺灣網友的類似留言:

  “我是臺灣人,卻深知也明確支援國家統一。”

  “作為一個基隆北漂人,是不是臺灣人對我來説已無所謂了,過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一個33歲的臺灣人,真心想早點統一,畢竟離開母親那麼久了。”

  “強烈建議在機場車站取消港澳臺旅客專用通道。”

  ……

  或許,兩岸統一的步伐,可以從網路世界率先邁出。

  一聲“同胞”,短短兩字,卻能抵千言萬語、能消萬般情愁。親人,是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底線;同胞,是對手足最深情的呼喚。無論兩岸政治情勢如何變化,“兩岸一家親”都是一個會永遠續寫下去的傳奇。我們不煽情,我們只以最實誠的惠臺政策、最靠譜的便民利民措施、最全面的居民待遇,來詮釋“同胞”二字。我們是最普通的百姓,能夠過好當下、寄望未來,就是我們心中最大最好的“政治”。

  在大陸,“臺灣身份”逐漸消失的背後,是我們在不分彼此的共用這個時代的一切發展機遇,是我們在攜手並進的共創這個時代的所有美好未來。這些,不就是打開“同胞”二字最正確的方式嗎?(馬蕭蕭)

責任編輯:趙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