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新時代的兩岸交流應更重視軟實力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2月20日 10:47:00A

  十九大以來,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新時代裏,在“兩岸一家親”理念,特別是兩岸交流中從“三中一青”邁入“一代一線”,特別是兩岸交流的模式型態更為多元深入,進而吸引眾多青年一代和基層一線的臺灣同胞認識並了解大陸。

  但是大陸長期缺乏對臺灣方面有效的軟實力影響,缺乏軟實力去吸引臺灣同胞更多的好感。祖國統一工作需要以硬實力為支撐,軟實力也不可或缺。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因此,在新時代的對臺工作中將會加強軟實力建設和增強軟實力的自信心。首先,大陸將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充分發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向臺灣同胞展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國家整體形象;並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與周邊國家開展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外交關係,積極承擔國際義務,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援助的力度,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以提升大陸的國際形象,進一步改變臺灣同胞對大陸的刻板印象,提升對大陸的認同感和理解力。  

  其次,大陸將繼續堅文化自信,在文化自強中提升國家軟實力。大陸將重點支援文化從業者製作優秀的、影響兩岸的好電影、好音樂、好小説。不諱言,現在大陸的文化産業,特別是國産電影、電視劇在塑造國家軟實力這方面還遠遠不夠,但相信只要改革到位,優秀的影視人、音樂人有能力製作出臺灣同胞喜聞樂見和可接受的好作品,傳達正能量和吸引人心的文化産品。同時,大陸也將努力讓大陸優秀的文化節目、作品走進臺灣的千家萬戶,讓臺灣老百姓了解大陸普通民眾的生活,了解真實的大陸情況。

  唯有如此,在新時代兩岸交流下,用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傳遞給同文同種同屬中華民族的臺灣同胞,反轉大陸在島內被誤解被歪曲的“大陸印象”,唯有“傳出去,走進來”,將大陸正能量的軟實力輸出至臺灣,以吸引更多的臺灣同胞走進大陸交流和共用大陸的發展機遇,“兩岸一家親”之理念才能親上加親,對於兩岸未來美好的願景也是光明的。(作者:羅鼎鈞,臺生,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